周星驰最为知名的电影莫过于1995年与刘镇伟导演合作的《大话西游》,但是这部电影刚开始上映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它该有的评价,它的票房与口碑都不高。而且因为这部电影,刘镇伟与周星驰在那一段时间被观众大骂神经病。刘镇伟导演忍受不了压力,在帮周星驰拍了《回魂夜》之后便远走美国。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通过北京大学学生的传播,社会掀起了“解构风潮”,这部电影才开始真正走红,直到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正如梵高的画作,真正伟大的作品,总会得到其该有的尊重与评价。无疑,这部电影是超前的,它以嬉笑怒骂的形式,以喜剧的外壳,讲述的了一个悲剧故事,一个关乎人生大爱、取舍、与信仰的故事。
解读《大话西游》没有任何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无论一部作品有多么高深莫测,多么伟大,它总有一个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那么周星驰或者刘镇伟通过《大话西游》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以下所有内容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大话西游》借喜剧的外壳,讲述了一个永恒的无法解开的命题——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与个人生死、信仰、爱情的关系。在剧中,所有人的命运都是注定了的。孙悟空注定要与唐僧去取西经,无论经历多少生生死死;紫霞注定无法与至尊宝在一起,无论穿越过多少五百年。这种注定的命运,这种无法抗拒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与自己的主观爱恨产生冲突,这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就是说,无论你的人生经历了什么,其实到头来,你只有一条路可走。
至尊宝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理想状态,像是我们的梦想,无拘无束、敢爱敢恨、海阔天空,他为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不惜穿越时空,不惜经历一切波折,为的就是自由,自由的生活,自由的爱情。但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其实孙悟空才是我们的真面目。我们所渴望的自由,时时刻刻都被一个“金刚圈”给套牢,我们就像“一条狗”一样,在“金刚圈”的束缚下,去追求遥不可及的“大爱”、“理想”、“使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成了“佛”。
什么是“佛”?没有了梦想、没有了欲望、没有了知觉、没有了爱恨、就像死一样。这一如现实,为了赚钱,很多人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浪漫、失去了爱与被爱的能力,就是为了达成所谓的“事业”、“地位”、“金钱”,最后变得和电影中孙悟空一样扛着根棍子,行尸走肉,纵然本领高强,有了“金钱”、“地位”,却活得像一条狗。
《大话西游》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讲出了这样的道理,能让人共鸣。它更像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孩子,残忍的戳破你为自己构制的谎言,将人生的真相赤裸裸的摆给你,有情人成不了眷属,强大的地位与本领,弥补不了内心的苦楚。
哪有什么一万年,哪有什么一生所爱。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就算命中注定我们会活得像一条狗,我们也要努力把自己当成人,把悲剧演成喜剧。你说呢?
《大话西游》,以笑开始,以泪结尾。
开始是典型的周氏无厘头。各方神仙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扰扰,热热闹闹,插科打诨,不一而足。英雄盖世的齐天大圣转世后却在落草为寇的日子里逍遥自在,乐不思蜀。开始,他不知道自己的宿命;后来,他已经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却依然在躲避。 所以,他躲春十三娘,躲白晶晶,躲铁扇公主,当然,更多地是躲紫霞。 躲,原来只是游戏。只是后来变得越来越凝重。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当至尊宝义无反顾地戴上金箍时,去营救师父和即将拜堂的紫霞时,重说一遍以前的谎言,却是另外一种滋味。 他已经明白他将失去什么。人的七情六欲、爱恨悲欢。还有紫霞。 他已经正式告别了躲避的日子,从出世转为入世。 他成为了英雄。 当然,英雄是有代价的。 不能再有七情六欲,不能再奢望爱情。 “你看,那人好奇怪哦。”“真的。他好象一条狗。” 一条温驯而委曲求全的狗。
大家好我是吃瓜群众老王,昨晚下班家中无事,又看一遍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看完之后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感情经历,突然有些感慨:十年前看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可以笑的没心没肺,现在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流泪了。 想要救紫霞就必须要打败牛魔王,想要打败牛魔王就必须要变成孙悟空,想要变成孙悟空就必须忘掉七情六欲,从此不能再有半点沾染。看似简单,难的就是那一转身。
正何谓不戴金箍,如何救你。带了金箍,如何爱你!也就是现实社会中一个男人不工作如何养你,工作了如何陪你。搬起砖如何抱你,放下砖如何养你。其实每个男人以前都是那个无忧无虑的至尊宝,只是随有年龄增长不得不带上金箍拿起金箍棒成为孙悟空,从而要去担起所有的责任。 再也回不去以前的至尊宝,电影最后说孙悟空:“他好像一条狗!”真的说出许多男人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