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出形成一种共鸣的效果。三和弦,三个相临的音按照三度叠加形成的和弦。你讲的应该是C调一级C和弦到五级G和弦,根音是1到5,应该是上行,但是这里你按的第一把位G和弦根音在六弦三品是低音的5,所以实际上是下行。你听起来是1到7的感觉,是因为C和弦的1 3 5进行到五级的5 7 2,你刚学的那种按法里二弦高音1和和五弦中音1都变成7了。从功能上讲是从主和弦进行到属和弦。主和弦就像在家里的感觉,稳定安逸,到五级属和弦就像走出来,在路上的感觉。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风景,会有怎样的心情,就要看接下来是怎样的和弦。和弦进行的本质我觉得就是酝酿音乐的情绪,制造音乐的动机并解决,给人听觉上带来不同的色彩和张力,从而推动音乐的进行。
不要从吉他的构造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而是从和弦的构成本身和其表达的情绪这个方面出发去思考。C调和A调,孰高孰低,纠结于这个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和弦和调式一样,没有所谓的高低之分,也就是音位,不然不存在(五级正三和弦显然比一级正三和弦的位置高),而是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就以五级和一级为例,音位上这两个和弦原位(572和135)一般来讲,肯定是五级更高,然而在实际的简单编配中,五级的音位反而更低(即低八度)为啥,因为听着更舒服啊没错。和弦走向的本质就是在正确表达音乐情绪的基础上“为了听着更舒服”。而所谓的走向,就是前人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套路。
在音乐中,音高关系这一概念,不仅仅是乐音的绝对音高之间的对比关系,更重要的是乐音性质之间的差异性对比关系。比如,吉他的五弦三品上的音,与二弦一品上的音,就属于性质相同的两个音,彼此之间不存在差异性对比(虽然它们的音高不同),所以从乐音性质上而言,这两音其实可以算作相同的一个音。同样地,吉他六弦空弦与一弦空弦上各自的音,彼此在音高上有两个八度的音高差距,但性质上也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八度关系上的两音,是性质相同的,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音。所以,它们能够共用相同的音名。至于其中的道理,即是最基础的原理常识。但真要在这里解释起来,亦需要很长的篇幅,才能让你真正地明白。所以不打算展开来细讲。你可以在其他时间,自行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中去补课。这里你可以先把它当作一条定理记下来。所以,和弦的走向,并非单纯由乐音的音高来决定,而是取决于旋律中骨干音的性质。而骨干音的性质,即可理解为该音在调内的功能、地位。旋律骨干音:通常指在旋律各小节强拍或拍首位置的音。一段旋律配什么和弦,主要看这些骨干音出自哪些调内和弦。弱拍或拍尾音,通常起到连接、修饰骨干音的作用。在伴奏和弦中,这些音往往可以忽略之。乐音在调内的功能地位:指乐音在特定调内所起到的作用。作用越大,则调内地位越重要。比如“主音”,是一个调的核心音,其他各音均围绕主音而来。在旋律中,调式主音具有起、结曲调的作用。“属音”,则是调内与主音关系最密切的音,对于主音有着极强的支撑作用。故其在调内的重要性,仅次于主音。和弦的走向,既由旋律骨干音性质而定,则可以理解——和弦功能需与相配之骨干音性质趋于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