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去年的《夜行者》,那么你一定也会喜欢今年的《冲锋车》。虽然这两部影片的内容和风格大相径庭,但是他们都体现出了一种创作模式----编剧的导演首秀。和丹-吉尔罗伊一样,《冲锋车》的导演刘浩良此前也是圈内的著名编剧。其编剧作品有爱情片、动作片、古装片、警匪片、喜剧片、恐怖片、悬疑片、魔幻片,可谓是集类型创作之大成。让这样一个什么都能写的编剧来做导演,他会为自己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仅凭这一点,《冲锋车》就赚足了期待值。
给别人写剧本,往往得应付着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要求,要接受类型和卖点上的意见,导致故事难以浑然一体。当他们可以自己主导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先建立起一个(《夜行者》)或几个(《冲锋车》)他们喜欢的个性人物。这个人物有时候带有强烈的个人认同感。没错,就是编剧&导演他个人的强烈喜欢,而不用顾忌我们是否全然喜欢。《夜行者》中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卢-布鲁姆和本片中吴镇宇所饰演的卢西发都是这样的人物。他们个性十足,甚至让普通观众觉得“脱离现实”。可是恰恰这种有着变态般执着的人物,才可以把一个看似正常的事,引入疯狂的境地。
和《夜行者》一样,吴镇宇、任达华、郑浩南、谭耀文四兄弟本来也只是打算按照别人的路子干一票,赚点儿小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的完美伪装骗过了警方,却挡不住巧合。这就是编剧最喜欢的花招,用偶然引出必然,从正常跃入疯狂。“打劫都能撞桥”,导致了整个局面失控了。
也只有失控了,才能体现出强烈的戏剧性来。观众想看的,不是影像化的各种炫,而是这种不可思议。这是最好的渐入佳境,从按部就班到全面失控,这辆满载着幻梦的冲锋车就这样一路冲向了High之极点。
编剧是拼脑力的,因此比导演更喜欢玩花招,与观众斗智。《冲锋车》也具有这方面的特性。与宁浩的高智商类似,《冲锋车》在前半段也有不少多线叙事和非线叙事的手法展示。不过刘浩良显然不像宁浩那样对其有偏爱,只是证明自己会玩便收手了。前半段的多线和非线都只是用来集中交待信息的,到了后边戏剧冲突一起,刘浩良便回归了最传统的叙事方式,保证了观众的大脑既不会待机,也不会过热哈。
正如上面提及的,刘浩良的创作经历中类型片种甚多,那么他的导演处女作《冲锋车》究竟是个什么类型呢?这个问题就好像你问我在球场上踢什么位置一样没有答案。我只能告诉你,跑到哪个位置就踢哪个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