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书籍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多一些,而所有改编自原著的电影多少都会有些偏离,当你的心态完全接收了书籍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以后,在去看原著就会降低很多。而且影响电影评价的不止有内容,还有演员的表演因素,以及场景布置,有时甚至很难去体会原著中人物的心态,所以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的评分。
我觉得书给人的想象空间要比电影大。比如一句话:那女人倚着门远远地望着。100个人读了,有101中画面浮现脑海。可是当你看电影的时候,事实上你只看到了电影导演自己对这句话理解的1个画面。如果你爱阳春白雪,那导演恰是个乡里巴人。你绝对会感觉不爽,继而吐槽。
电影相对书,比较客观:画面、情节、人物、等等都已呈现在你眼前;而书,则比较主观。因为在看文字的时候,大多时候自己还在脑补各种画面、情节等……,而我们自己脑补的,肯定是我们最合乎我们自己意愿的。电影则反之。
看电影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其实是要大于看书的。你去看电影,来回两个小时,看两个小时,就花掉四个小时。而看书的话,不用出门。难看的书看半个小时就不看了。没那么大怨气。更何况电影广告牛皮吹得实在是让人气愤嘛。
首先,看书的时间成本比看电影高很多,这必然导致我在书目的前期选择上比电影谨慎得多。其次,看电影往往还是社交活动,在陪朋友看“他想看的电影”时,看到烂片的概率也直线上升。但看书就没有这种迎合他人的需要。
看一部电影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品一本好书却需要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投入的时间精力多了更容易发现其中的亮点,况且人们往往对自己投入付出心血越多的越是肯定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