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里的歌舞有很强的本土性。就像日本影视作品里面刻意而浮夸的演技与外国人难以明白的冷幽默一般,这些东西大多数是为了本土娱乐服务的。外国人角度来看就显得有点儿奇怪了。如果从艺术性来看,这些电影并不符合世界各大评论节的审查标准.. 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电影产量全球前三,可是在世界电影节上几乎没有什么斩获。现在的日本也有这样的情况,日本电影本土化风格很是明显,夸张的演技,无趣的冷幽默被运用到几乎所有电影导演的作品中。为什么外国人喜欢是枝裕和,为什么是枝裕和的电影会受到欧洲大奖的表彰? 因为他的艺术风格是严厉、冷静、不刻意的。换句话来说就是他没有那么强的本土式表演。所以能让大家感觉到不再尴尬。
个人一直很认可印度电影的歌舞传统,大多数人似乎都对印度电影因为无端的歌舞而产生一定的误解。实际上这是印度民族性的一种展现。无论是生活所迫举步维艰,还是遇到吉祥事喜上眉梢,印度人都会很乐观的去面对。歌舞正说明了这个民族这种向上的精神。热爱生活。而且大多数歌舞同时带有很强的宗教性,这也体现了印度人对待宗教的虔诚和发自内心的信仰力量。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定要有特色才可以立足于世界,这就是他们的特色,我们自己弄不出特色来,不该一味的误解别人。
印度电影已经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尤其在近些年,印度电影与时俱进,借鉴全球市场成功商业片的经验,直面社会现实,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其中大部分影片,不仅情节精彩、画面精致、演员功底扎实,更可贵的,是影片背后都有着沉重的意义,他们拍摄电影的时候,怀着一腔改变社会的热血。在国产电影闭门造车到处和谐的同时,印度电影早就和国际接轨了,一方面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一方面宣告着自己电影业的强大。
挺好看的,印度歌舞有的是根据剧情走的,我看米叔(阿米尔汗)的歌舞一点不觉得尬,还有猴神大叔里的歌舞很欢快!这也算印度影视特色吧,有种全民皆舞的感觉,好像生活苦恼都能通过歌舞来缓解和舒散,快乐兴奋都能通过歌舞来表达并感染他人!因为观众进入到剧情中,他们歌舞时的感觉感染到了自己,舞蹈细枝末节的东西自动就忽略了。印度电影看了不少,米叔的看的最多,基本看第一遍时歌舞我都不会快进!
印度电影谁懂知道,是印度的电影,那么他们必然会在内容中反应本国的文化了。印度人擅长歌舞,电影中穿插歌舞是因为情节到了后,需要表述情感,表示故事的发展。有的时候歌舞恰恰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电影的主题,可以弥补这个电影俗套的剧情,可以做有趣的穿插衔接或转折。
一部典型的印度影片至少要有五六段华丽歌舞,而且是大团圆结局。这种标签化的印度大片也被称为“马萨拉”电影。“马萨拉”是印地语中“混合香料”之意,“马萨拉”电影就是将爱情、动作、歌舞、喜剧元素和大团圆结局糅合在一起,其独特叙事模式也被称为“马萨拉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