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夏洛特烦恼》讲述了一个屌丝、loser啼笑皆非的白日幻想,不如说是刻画了一个男人如梦初醒的成熟与顿悟。但这是一部喜剧电影,尽管其在内核上传递了颇为叫人感动的关于爱人、关于婚姻、关于生活的思考,但它仍然是一部喜剧,并且,是一部既接地气又很自然的喜剧。实际上,作为知名笑料制作团队,开心麻花早已通过各种令人捧腹的话剧、小品为大多数观众带来了欢乐,而通过电影传递笑声,则是第一次。尽管很多严肃的艺术工作者对于开心麻花的一系列话剧抱有“保留意见”,却改变不了许多观众对于他们作品的喜爱。我想,这种喜爱往往源于一个原因:他们的确把观众逗笑了。作为喜剧,让观众笑起来,大概就是一种基本要求吧。电影《夏洛特烦恼》很有笑料,但与大多数靠段子甚至是涉黄的粗俗段子堆积起来的所谓喜剧相比,这部电影的喜剧元素很接地气,也很自然。无论是开头的大闹“校花婚礼”,还是梦回年少,在校园里的各种折腾、耍酷、泡妞等,都将那种看起来很平常的事物,杂糅进“突然画风一转,令人忍俊不禁”的搞笑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不仅仅依赖于台词和肢体的搞笑,还有场景氛围以及整个故事情节的笑点烘托,以致于能够跟着主人公或酷帅或窘迫的经历笑出腹肌来。或许与话剧本身的感觉有关,亦或是创作团队熟悉了笑点输出的诀窍,电影《夏洛特烦恼》几乎能过一两分钟便来一次笑点,使得观影体验充满欢乐。尽管不少笑点看起来有些恶搞性质,甚至故事上也不乏狗血色彩,但整体而言,
这部喜剧是纯粹的,笑点密集,笑料丰富,并且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对于年代的还原,亦十分有感觉。九十年代末和新世纪初那种中学氛围,尽管通过服饰和场景塑造,能够很大的还原当时的年代感,却始终还是会有些距离。但影片辅以了年代感很强的音乐来推动情节,令观众能够在一阵阵怀旧的旋律中感知已然成为过往的当年岁月。与其他用经典乐曲生硬怀旧不同的是,《夏洛特烦恼》的音乐是和着剧情走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剧情发展,以致于所有音乐用得都情有可原,恰到好处。不会觉得是在滥用,也不会觉得是在强行怀旧。当主人公弹奏起朴树的《那些花儿》,哼唱起许巍的《曾经的你》,甚至恶搞般的响起《一剪梅》的旋律时,你会忍不住去享受这样的旋律,并在这样的旋律中追忆过往。不止于此的是,除了怀旧,你还会跟随这样的音乐,进一步理解银幕上剧情的发展。这种方式,不会让人觉得是在看一场多艺人演唱会,而是跟随光影回望当年。某年某月,某个标签也曾深深的戳进过我的心。“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电影中,马冬梅亲自见识到了夏洛对女神的这种执著,突然明白过来,爱是有条件的,等待也需要效期。明眼人一下子可以看得出,选择嫁给伯父般男人的女人,对爱能怎会有真心可言!但是马冬梅不这么认为。和夏洛在一起生活这么久,她每每为夏洛抱有希望,以为终有一天他会懂得回头便是岸。可此刻,她终究还是崩不住了。女人一旦遇到爱情危机,要么被套牢,要么智商线急速提升,马冬梅在这做里做了很好的示范。岁月里那些受过的委屈,因吃过苦的而变得隐忍苍老的妇女,今天全部统统抛掉!她要灭了夏洛那颗在内心窜起的火苗!所以,一个生活不得志的熟男被老婆打趴在马桶上,开始了他的“黄粱一梦”。
在梦中,夏洛终于可以自带光芒啦。其实,这是他和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挣扎。在拉扯中,他不断否认现在的自我以及期待中的自我。他暴打老师时,理直气壮的喊:在梦里还不可以打你吗?那些放火烧窗帘的片断,狂风暴雨的怒吻校花,殴打高干子弟的壮举,燃尽了一个沉默美少年的能量。整个画风力图修复了我们这一代人对学校的梦魇。看到此处真想为编剧点上32万个赞!!!这部电影如此的接平民地气,哪怕此刻它的逻辑经不起拷问,有一瞬间也让我想冲进屏幕,同夏洛一起疯狂爆发小宇宙几秒!对于一个略带神经的文艺青年来说,这种无可救药的唯恐天下不乱的快乐是可以被传染的。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无可救药的渣男,是女人一生的智慧。马冬梅,其实运气很好。夏洛内心深处只是在某一个地方还原了一个画面的约定,大概每一个一生都会遇见这样一个人,不经意地踩着云彩出现,从此便在心中烙印挥之不去,一年年思念滋生曼长,直到窒息或自然死亡。一场昏天暗地的美梦醒来以后,他置身在臭哄哄的马桶上,一段段回忆恍如身体坠崖般滑过,熟男夏洛终于神智归队了。如同这部电影主题曲里《有一个爱你的人不容易》唱的:“你以为一切都是没选好,得到的和想要的对不上号。你以为时间可以重来,换个人当方角,爱情就会天花地老。”他明白了,短的是爱情,
长的是人生。和马冬梅哪些交织无数温暖的记忆,爱、快乐、幸福、简单、惦念都被一针一线缝进了岁月的方寸之间。那些疼痛啊梦想啊纠结啊扔在记忆里就得了。
每个人在青春懵懂的时刻都曾在心中泛起过一些波澜吧,或者暗恋,或者明恋。电影里夏洛对秋雅时常有些狂热之举,例如强吻;例如硬生生地把秋雅和袁华这对“苦命鸳鸯”拆了开来,自己成了女神的同桌;再或者把秋雅自行车的前轮卸了买汽水。虽有时会显得特不靠谱,但也不乏感人之处,像当面给秋雅献歌,还有学校广播里为秋雅唱歌等等行为。经过努力,当夏洛终于赢得了女神芳心,坐在角落的袁华和马冬梅却同时成了这世上最伤心的人。所有这些青春年少时的莽撞、热情、滑稽、甜蜜、苦涩……多多少少也勾起了我自己的一些记忆。电影的结论:珍惜身边的马冬梅电影里,马冬梅在学生时代对夏洛的痴迷真的不是一丁半点。这可以理解,因为学生时代的喜欢往往很单纯。那个时候,有些学习成绩不好,却有些痞痞坏坏,或者搞笑的男生可能还更吸引女孩的目光。不过,到了社会,若再只是凭着游手好闲的一些搞笑本领估计就不会那么吃香了。可是电影里的夏洛就不一样了。虽然自毕业后没挣过一分钱,但马冬梅依旧对他死心塌地,宠溺无比。夏洛的胃病犯了,冬梅会把手搓热了给他暖胃;夏洛门牙磕掉了,冬梅会把磕好的瓜子仁全部给他;当夏洛像小姑娘般受到惊吓,冬梅又会把他搂在怀里不断安抚。在这个家,马冬梅倒更像传统观念中的丈夫。她白天拔罐,晚上蹬三轮,辛苦地支撑着两人小小的家。试问,现如今有几个女人可以欣然接受这样的局面,关键这个丈夫居然还一直对自己的初恋念念不忘!所以,当夏洛从梦境中穿越回来后,他特别害怕失去冬梅,开始分分钟痴缠着冬梅不放。他知道,这辈子他再也遇不到第二个像冬梅这样无条件对他好的人了。
电影《夏洛特烦恼》或许可以给到一个答案。年少无知的时候,我们总是轻易地陷入对美好初恋的痴迷,追求马尾发型中沁出的淡淡清香,幻想回眸一笑中露出的浅浅温柔,觉得世界美好,觉得人生满足。这种痴迷,轻则形成多年难以忘怀的眷恋,重则串成一生不愿释怀的执着。前者在遇见真爱之后,能够迅速投入新的感情里,不再沉迷于对过往的眷恋;后者则无法轻易放弃执念,即便是在遇到疼爱自己的人,也还是会执着于过往,无法正视眼前的幸福。夏洛就是后者那种抱有执念的人,不幸的是,他远比大多数抱有执念的人更为糟糕:他觉得自己所有的一事无成,都是过往的选择错误,甚至一度将自己沦为loser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妻子马冬梅。他沉沦,堕落,爱面子,喜吹牛,却又终日无所事事,一副蔫了吧唧的样子。忘不了年少时期欢喜的校花,看不上眼前疼惜自己的妻子,一心想在旧日同学面前光彩一下,却又不断制造令人尴尬的笑话,人前人后,毫无颜面。躲进一个厕所,没有觉得自己有过,反倒认为这一切的不如意,都是妻子的错。他一改原先怂的一面,尽情释放大概憋屈了许多年的个性。
重来一次的青春是无畏而富有魅力的:敢于在课堂之上和迂腐老师对着干,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亲吻喜欢的人,敢于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表霸气宣言,敢于通过广播传递爱的歌声,敢于拿着砖头拍向蛮横流氓......他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低三下四、畏畏缩缩的“怂包”夏洛,而是一个敢想敢做、敢爱敢恨、才华横溢的“才子”夏洛。他收获了校花的芳心,收获了朋友的敬佩,甚至收获了“歌手那英”的青睐,登上春晚舞台共同演绎《相约九八》,由此登上人生巅峰,娶了校花做妻,有了歌唱为业,享受着爱情与事业带来的荣耀与奢华。看似无尽辉煌,内心却十分落寞,虚无与浮华让他厌倦又麻木,对生活的热情渐渐冷却。直到听说了那个曾经一度护着他、跟着他甚至为了他做出巨大牺牲的马冬梅,他内心的另一处渴望,开始滋长。他去拜访马冬梅,看到了如此平凡的她,看到了如此凋敝的家,那些他曾努力抗拒的一切,突然变得那么叫人渴望,甚至那一碗曾经吃厌了的面条,如今也变得最有味道。他看着马冬梅小两口艰涩却又十分幸福的生活,内心充满羡慕。当他卧病在床,唯有马冬梅拼了命一般来到床前探望,他才彻底明白,原来爱情里疼爱远比美貌重要,生活里关怀远比富贵重要,那个自己心心念念想要共度一生的伴侣,那个自己渴望的幸福生活,原来就在眼前。回到眼下,如梦初醒,他彻悟到了爱情与生活的真谛,竟像一根藤一般紧绕在妻子身旁,幸福的身影在逆光的艳阳下,拉得很长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