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听兄弟题材的歌就受不了,听不下去。它们那种歌不想周华健的朋友那种描写了一种感情,就是纯粹为了兄弟而兄弟,歌词特别low,mv也难看,再有就是喊麦,我是东北的哈尔滨的,真心烦喊麦,导致我也很烦yy,再有就是社会气息浓重的那种,什么社会摇,什么老婆最大老公最二,什么终于你做了别人的小三儿还有最后一系列不得不说的神曲阵营,我是音悦台的老用户可以说是第一批看到江南style的人。我一听那歌就觉得难听,没想到后来火遍全球,导致后来一堆神曲,小鸡小鸡咕咕day,乱七八糟夺眼球,什么滑板鞋,就想到这些。
大家低估了那些大俗歌的地位了,我认为这些歌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音乐流派,对应于美国乡村音乐,我们可以将这些音乐命名为中国乡村音乐或中国城乡结合部音乐或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音乐。那些大俗歌歌词其实都是紧贴当下主流价值观的,比如“老公赚钱给老婆花,老公你辛苦啦,你要累了就解解乏,泡个脚洗个桑拿”这样的歌,就是歌颂传统家庭价值的,深受那些整天转发鸡汤秀恩爱发孩子照片的人的喜爱。这点跟歌唱同村姑娘、唱乡村爱情、动不动还祈求上帝的美国乡村音乐如出一辙。
网络歌曲的旋律太过口水化,大多都是随口哼哼就出来的,简单无比;歌词大多是流水账或者无病呻吟,我爱你你不爱我然后我好难过之类的,小学生写春游都比这些歌词好;编曲,根本就没有编曲,或者很烂不严谨很随意,随便弄个键盘吉他鼓前奏完全就是副歌旋律,乐器音色难听(人声的音色也大多不咋地)。这样的歌曲当然会觉得俗。顺便说说,很多人一看到这个问题就马上联系到鄙视的问题,别这么玻璃心好吗?农民工兄弟听这些歌完全和生活圈以及工作环境有关系的。
乡村不乡村,流行不流行,民谣不民谣,嘻哈不嘻哈,但最恶心的还是口水歌和喊麦,没完没了没完没了的重复,从拖到尾的长音,不伦不类的颤音,没有爱情就要死的陈词滥调,千篇一律的节奏。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那些所谓mc的喊麦,毁了DJ也毁了网络直播,还不如以前的网络非主流歌曲,噢对了,还有网络歌手,他们也是,大都没什么意境的歌,我国的音乐人已经不单纯了,不再是纯粹的为了写歌而写歌了。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
艺术的高雅与低俗,我觉得是有一定的评判标准的。比如,我觉得拿音乐来说,信息密度更大的作品更高雅。一首歌四五分钟,如果就是那么几个小节来进行大量的循环,那么可能它俗气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标准,也并没有涉及到价值判断。一件艺术作品,如果有更复杂的思维结构,那么同它能产生共鸣的人的数量想必就会减少,而少数能共鸣的人,会觉得力度和深度增加了。我觉得一般就可以把思维结构更复杂的称为高雅。
《那一夜》谢军,几十年前流行的小调歌曲今年再次抬头,也不知道谢军何许人也,反正菜市场,出租车上随处可听“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那一夜!你满脸泪水!那一夜!你为我喝醉!那一夜!我与你分手!那一夜!我伤害了你!那一夜!我举起酒杯!那一夜!我心儿哭醉!”我多用几个感叹号是为了增强读者的印象。都不知道他们那一夜做了多少事。忙的过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