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开始看韩寒是在高中的时候,现在算算也十几年了。从他的《三重门》、《长安乱》、《一座城池》、《毒》、《光荣日》,再到后来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基本上都看过。不过遗憾的是,韩寒现在已经基本上不写书了,除了醉心于他的赛车事业,然后就是做导演拍电影了。他的两部电影都很好看,不管是《后会无期》还是《乘风破浪》,都拍出了他想表达的那种感觉。
韩寒早期的作品都看过。《三重门》在看过《围城》以后就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但是,《一座城池》和《长安乱》感觉都很好。一种是“魔幻主义现实”一种是“现实主义武侠”。太浮夸的评价不足以让后来者品评,但是无疑韩寒在现代文学会有一席之地。你没看过就不要说废话,只能显示你的无知,看过的或许都会对它感同身受。
1988和长安乱,这两部小说是我认为韩寒最好看的两部小说,1988我觉得很有代入感,非常贴近这个时代的人的喜怒哀乐,很好看,对于未来的未知,有目的地的流浪等等,不同的点都很抓人,看了很多遍。
韩寒的每一本书,都不是一本没有源头而作的书,不是为了迎合什么市场,不是为了写而写,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在特定的时代写出的那个特定时代需要的东西。不过,最近好多年,很少出书了,相比较出书,拍电影、玩赛车、晒闺女,搞音乐(作词)更是一种人生的赢家,什么都去做了,而且做的都还不错,不妒忌人而招人妒忌。
《1988》是韩寒最新的一本小说了吧,这本小说我在高中课堂上读了三遍,后来在转借的过程中下落不明了。曾经在百无聊赖的时候一个人想过书中的故事情节,无奈记忆破碎,拼凑不成完整的故事了。直到《后会无期》上映,电影把小说里经典的片段形象的展现出来了,是韩寒献给读者的一部好电影。
从时代角度来说,《三重门》当仁不让,这是一本影响或者写出了某一代人的一本书,那么是往后的很多代人都难以逃脱的,个人认为,写作风格和围城很相似,校园版本的《围城》从写实角度来说,《毒》写出了当下很多事很多人的一种病态,当下敢说话的没几个,敢说实话的更少之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