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公认的王晶喜剧的经典作品,也是周星驰从影经历里无法忽视的篇章。本片继承和发扬了周氏喜剧“无厘头”的特色,还有王氏喜剧“社会关怀”的特点。呈现了一部清末众生相。本片讲到的一提很多,包括“司法腐败”“执法腐败”“监督缺失”“尊重民意”等等。其实,它们统统来自一个精神内核“良知”!正因为有了良知,包龙星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上京告御状;正因有良知,之前因“吵架王”之争,与包龙星打的昏天黑地的“老鸨”,在当权者让他指认包龙星时,说了一句“不认识!没见过!看什么看!!!”
正因为良知,包龙星为了一介草民不惜与统治集团核心成员为敌!当然,良知觉醒的过程,包龙星也从一个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贪官,变成了正义的使者。这当然是要一个过程的,包龙星从自己的痛苦里得到了启示,如果你对那些泯灭良知的行为纵容,那么总有一天,那些人或事会找到你,伤害你! 与其说,他上京告御状是为民女伸冤不如所这是一条自我救赎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他不惜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京城奏明皇帝,他更不惜在审判时和不可一世的太监总管顶撞“我当然不把太后放在眼里!太后是放在心里尊重的!你个死太监是何居心!”“朝堂上面我最大!你算什么东西!”我想,大家都知道那位太监是接近权利中心的人物,别人捧着她还来不理,包龙星却根本没拿他当根葱!这就是勇气!也许包龙星知道,一旦失败,走出县衙门就可能被那些鹰犬们碎尸万段!但是,在良知和正义面前,他选择无谓。
身为知县老爷的包龙星,为何最初在此案件上一败涂地,甚至差点丢了性命,原因就在于对手太强,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实力有实力,所以原先白的变成了黑的,原告成了被告。 “我爸是水师提督常昆。”一句话颇有“我爸是李刚”的霸气,迎来的是“常公子啊,饭吃了没啊,要不要喝一杯茶啊”的笑脸逢迎。除了这个底子,反方还有皇太后跟前红人李公公做为“干爷爷”,宫里有人,可谓后台硬如山。而包大人一方呢?
原告是个几乎一无所有了的戚秦氏,包龙星又是个候补知县,其老爹几近临终,与常威斗,几无胜算。想要上访告御状,又被其爹当年的恩人所出卖,沦落乞丐。 但为何最终包龙星能反败为胜?很大原因就是那次偶遇,碰到了当今圣上,一番琐事之后,其成为了八府巡抚。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一层,如何能进行绝地大反击?
内容不真实,纯粹是扯淡!没有任何历史价值!怎么说呢?本片就是一个娱乐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