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坚决要选经济,因为从小财迷,财迷到什么程度呢?小时候,大约两岁吧,我已经不记得了,麻麻说我吃小零食中了五毛钱激动的一头撞到了门上晕了过去送医院急救,于是我现在头上还有一块小印记,小学为了省两毛钱电话费跑二十分钟路去通知人家一声再跑回来,帮我爸买二三百的东西要求凑五百的整数还给我,在我人生遇到接连打击而且是很重的打击的时候给了我信念,也让我决定以后要成为她一样的人,教书育人,不仅教授知识,更要温暖人心。然后是凭着当时准经济学研究生的头衔吸引了我老公的注意力,现在我已经是他太太啦,再就是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学会有条理的分析了,从社会因素人为因素等等各方面吧都会考虑。
学经济让我更愿意去了解部分历史,经常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黑色星期一”,“郁金香泡沫””柠檬市场 等名词概念,通常我会去查询与之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温故了历史,其次在讲通货膨胀时,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通货膨胀危机,于是我知道了关于一战的前前后后,以及它对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类似的还有很多,可以说很多东西都是因为经济从而让我更有兴趣去了解。
2001年大二上的MIS,老师是一位当时40来岁的海归,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但第一节课作为MIS的导论,老师说,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记录自己时间和日程的习惯?如果从现在开始,你们记录下每天在做什么,细化到每一分钟,然后大四找工作时带着几大本笔记本去给招聘者看,这就是你最好的简历,整整十年以后,我才知道介绍柳比歇夫的那本《奇特的一生》,再过了好几年,我才开始践行这种生活习惯。
作为一个前计算机专业的少女,你会发现会一点PS和完全不会做出来的大作业在美观性上差别真的很大,连答辩的ppt也变好看了呢,帮助学渣提升成绩的利器啊。这样想想真有些小激动呢,Photoshop和excel的一些简单操作,掌握起来真的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但是对提升效率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大部分初入职场的同学来说,都是非常实用又可以迅速提升存在感的技能。强烈建议在校大学生花一点点时间选修类似课程。
我在大学上的第一堂课是语文课,李昌舒老师的课。他在第一堂课上迟到了,因为南京长江大桥堵车的缘故。第一节课他跟我们讲法国革命,革命会流血,然而幸好还有闪耀了人性光辉的《人权宣言》,这第一堂课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大学的课堂是可以这样开放的。
心理学入门。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需要修的入门课程非常非常的多,心理学正是其中之一。鉴于我们大学的心理学系也是美国大概前十的水平,这门课的教授又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大牌—名字叫Douglas L Chute。所以,基本条件配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