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当初点映会结束后在接受大家提问时说,“这就是一部我觉得应该这样拍,我想拍,那就是我的家乡,你们所认为的,用你们的专业角度或者是觉得有技法修饰的东西,你们来问我,我只有一个回答,那就是我认为它就应该是那样。”什么故事主线,什么镜头角度应用,其实在这一部后期都是用单反拍出来的,连音乐都是随便从素材库里拉出来的电影中,导演近乎无知的执着让人动容,其后就是震撼。美姐只是一个美的象征,代表着人对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导演用他的初心和真正属于他的方式将这点表现出来,是非常需要勇气与执着的信心的。所以对于美姐,没必要说那么多,尤其是那些比较专业性的评论,它就是如此不加修饰和浑然天成的一部电影,希望给人带去最简单也是最易打动人心的情感触动。
这是一部二人台的颂歌,是郝杰对家乡的赞礼,主演冯四本人也是著名的二人台演员。片头字幕清楚地写着:献给二人台,和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大意)。二人台的曲子贯穿整部电影。初尝恋爱的铁蛋,兴奋地对着山风喊道「山也挡不住风,雪也挡不住春」;大女被蒙古人「强掳」而去时,肝胆俱裂的铁蛋大醉着唱着「妹妹啊,千万,可不能,走西口呀!」;自我放逐漂泊卖艺期间,那一曲「光棍哭妻」凄凄惨惨,让刚消火气的村妇都感慨道「还真个哭起来了啊。」。电影使人感同身受地融入进了二人台的曲调中,让我切身觉得,这传统戏曲,是活的。而当片尾字幕,那一长串片中出现的二人台、晋剧曲目名字,伴着背景的号子节奏缓缓升上时,气氛显得格外凝重肃穆。
《美姐》是在三月份香港亚洲电影节上看的。当时放映了两场,看了两遍。令人动容的片子。不太会写影评,单纯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原本叫《铁蛋的情歌》,更符合片子所要表达的内容,英文片名也是 The Love Song of Tiedan,可能发行方出于宣传的考虑,把片名改成了《美姐》,同时在宣传视频和海报上加了不少性暗示的元素,令人稍感唏嘘。辗转半年多才得以正式上映,若有关注导演郝杰的微博,会知道其间的曲折。
郝杰非常精准地使用了“茅厕”这个地点,来开始讲述铁蛋和美姐以及她三个女儿之间牵扯几十年的情爱故事。在“茅厕”开始整个故事,让我们自然想起余华的《兄弟》,在《兄弟》里,故事也是从李光头茅厕偷窥开始的。《美姐》里上茅厕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地方,还有一个不甚起眼的地方。铁蛋儿吆喝着一堆小孩让大女子去看电影,铁蛋躲在小孩后面看美姐家里的情况,这个时候,大女子也是在上茅厕。
三女儿爱上了铁蛋,悲剧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被铁蛋“继承”了下来。原来内心对情爱充满着无限热忱的铁蛋儿,面对像自己当初一样热忱的郝燕儿(三女儿)的表白,即使内心一团熊熊燃烧的火,也冷冰冰地拒绝了。对本能情爱的抗拒,在铁蛋身上得到了延续。所以最后,他甘于和哑巴二女儿生活在一起,生活在一个没有激情的家庭当中。
影片的另一个名字“铁蛋的情歌”无疑更加贴合内容与主题,一个乡村少年与母女两代四个女性的纠葛,那些灰黄的脊梁与嘹亮的歌声里,灼热的欲望和宿命的哀感。当然,若是把“美姐”理解为泛指,那多数男人一辈子,也无非深陷在这两个字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