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严格说来小品未必总是喜剧,但目前大家对「小品」的认识还是以喜剧为主的。小品吸收了相声里「抖包袱」的要求,但也带来另一个负担:表演喜剧比正剧悲剧都难驾驭,至少在我的看法是这样。最基本的一条是别笑场。我不知道那些喜剧小品前辈是怎么做到的,但对我来说很难。我自己可以勉强通过反复背诵来让自己麻木,但却又引起第二个问题:我的表达无法感染台下的观众了。至今也无法解决。
我眼里的小品和话剧、音乐剧等都属于舞台剧,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但表达方式上看,小品多为独幕,所以表达方式上其实要求非常高:一幕里的冲突数量不能太多,但又得把一个故事讲完,所以在观众的角度上看,小品的表演几乎是「不能犯错」的,如果一个地方处理不对,比如漏掉动作,那么后面几乎没有补救的余地。相应地,话剧和音乐剧都可以是多幕,这方面就有比较多的调整空间。
我始终觉得表演是需要灵性的。当然,勤奋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只有不断地排练,打磨剧本,创新配乐、背景等,持续总结、突破,才能有良好的效果。而且走位要精心设计,要针对不同的舞台做不同的设计。背台什么的禁止出现,不雅,观众会不舒服。
走位要精心设计,要针对不同的舞台做不同的设计。背台什么的禁止出现,不雅,观众会不舒服。我不喜欢很恶俗很无厘头的表演。虽然观众貌似也会笑得开心,但我不喜欢这种表演形式。舞台表演要夸张化,但不能特别过火。
如果发生失误,尤其是忘词,要会灵机应变。有一次搭档忘词,直接漏过一大段,后来我们想办法绕了补回来。我挺喜欢和观众互动的。气氛炒得越火,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会很开心。看表演嘛,不就图个乐嘛。
要学会调动情绪。我不是很喜欢排练太多(虽然这是必要的),但会因此过于放心,因为一切都计划好了的,总觉得少了点激情去迸发。我比较喜欢准备不充分,上台更会产生一种兴奋感,完成质量反倒更高。在上台前,要调整情绪,调动点紧张感,但也不能紧张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