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之恋》不错,这部电影,是我决定考研之前看的,或者说,看了这部电影,决定勇敢地走出这一步。这部电影其实不是鸡汤,甚至前半部分十分压抑。女主32岁依然是个家里蹲,被万人嫌。偶然的机会让她在意起一个拳击男,与他恋爱后的女主却发现这根本不是爱。走投无路之际她开始了自己的拳击之路。女主最后也没有赢得比赛,但她的生活已经因为她的改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主坚持锻炼的习惯让她变得充满活力和力量,唯唯诺诺,脾气暴躁的她不见了。当你感到压抑时,不要绝望。你只是需要一个契机去改变,也许是通过学习进入理想的大学,也许是坚持锻炼,获得健康的身体。你要拼尽全力!才不会在失败之后苍白地安慰自己,说什么自己努力过了。
《风雨哈佛路》用第一人称为我们讲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将一个苦难女孩的不凡经历搬上银幕,用她来向我们证实一个简单的道路:有梦想,谁都可以走下去。布熊莱希莎斯和莉斯都能走下去,你我又有什么不能呢?1996年,莉斯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成为这座世界学府之首中的一员。这个你或许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当你知道她的家庭背景时,你大概就就改变你的想法了。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17岁开始用2年的时光学完高中4年课程。这些都是莉斯的真实经历。
“再多各自牛逼的时光,也比不上一起犯傻的岁月!”——《阳光姐妹淘》,小蓝是大学毕业后看的这部片子,笑着笑着就哭了。电影中,学生时代的姐妹各奔东西,曾经的梦想被现实摧残成不堪的磨样。但姐妹们再次聚首,曾经的美好时光一一浮现,自己对梦想的渴望原来一直没有停止过,生活,并没有你想象的那般麻木无望。珍惜和好姐妹在一起的时光,跟着你最初的梦想,在挣扎过后,你还是能够活出想要的模样。的姐妹们,我们一起经历的那些时光一起做的梦,在我们长大以后会不会变了样子?你现在过的好吗,如果不好我可饶不了你。
《成长教育》,16岁的女孩珍妮喜欢上了中年男子大卫。无论是家庭的寄望还是珍妮的梦想,进入牛津大学学习都必然成为一条既定的道路。喜欢上大卫后的珍妮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摆在她面前的是一条捷径,它可以直接通向自己所憧憬的高雅奢华的生活,而不需要再费什么力。珍妮选择了享受这些,她要付出的只是一些青春的感情萌动。正如片名一样,珍妮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一个特殊的教育,她的选择让她慢慢的开始醒悟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什么才是一个有梦想的女孩子真正想要的。
女孩梅的成长史是一个奋斗史。越南导演陈英雄用自己独具表现力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出身贫寒的生命历程,《青木瓜之味》对焦的还是苦难的成长背景,除了家庭本身的悲剧色彩,梅所遭遇的还有战争乃至整个社会时代的不幸。电影没有要把故事延伸的太远,导演的风格也决定了这不是一部要以小人物去表现大时代的影片。宏大的命题不是《青》的诉求,它要表现的是一种美,一种女性之美,一种柔刚并存的极具意蕴之美。影片除了感动,还有一丝飘离世尘之外的诗意。
《朱诺》和香港电影《早熟》有些类似,都将视点转向了少女未婚先孕的话题。这个问题看似很有争议性,事实上随着观念的变化,目前经历过这种事情的女生越来越多,问题本身日渐普遍。只是在面临这项问题时,基本上女孩子都选择了去医院做掉。国内注重传统,观念的开放在你犯了错误时它就显得万分狭隘。如果可以少些道德上的批判,或许对于这些女孩子而言可以少些伤害,她们可以做出更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然而,我们更希望能从一开始就避免出现伤害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