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深层次想想,“猪肉”指的是目前所在的肮脏的社会,而“月亮”指的是一个人明亮而美好的内心世界,家宝和杨红玉的丈夫是反面的形象,他们把感情当儿戏,自己找到了新欢,却遗失了旧爱,丝毫不去在意女人的感受,而杨红玉和月亮,代表的是善良的女人,但注定会受到伤害,但初心不变。人在出生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个月亮,但有的月亮会随着岁月的风尘逐渐消散,但有的月亮,会常住心中。
这部电影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影片中两次对于屠宰场的刻画十分到位,十分震撼人心,满地的鲜血和猪肉,挂在上方的晃动的骨架,时不时的传来的刀声,配上摇晃的镜头,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置身于屠宰场之中,能感受到环境的脏乱恶劣,甚至可以感受到那里刺鼻的气味。而女主角杨红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这样的环境象征的是一种脏乱差,但无论从事着多么脏乱的工作,杨红玉仍然有着一颗月亮一般明亮善良的心,产生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在月月被理发店老板欺负的那场戏里,镜头透过理发店的玻璃拍摄,玻璃上贴满了小广告,灯光是一种暧昧的粉色,给人一种迷乱的感觉,也体现了月月陷入了险境,在月月被老板按在墙上动弹不得的时候,杨红玉出现了,她如同一个男人一样凶悍,她的表情是恶狠狠的,特写的镜头让观众清晰地看见她的表情,体会她内心的愤怒。
太阳与月亮亘古不变地交替,普罗米修斯也在不断地重复着苦难。每当普罗米修斯欣喜于将山脚的石球推向山顶,完成一天的工作,石球便又跌至谷底,一切希望又归于原点。苦难对于普罗米修斯来说是命运的重复,轮回。对于电影《猪肉与月亮》中红玉与月月的人生同样如此。当月月无意间窥探红玉年轻时的样貌,无形中戳破了两人同处于同一个命运匣子的事实。月月的命运就此成为定式。而月月与红玉关系的建立与改变,本质上也是苦难个体之间的同病相怜。
“月亮”象征的是月月,“猪肉”象征的是男朋友的母亲杨红玉。但我补充就是月亮与他男朋友的母亲是相似的一种人。即男朋友在屠宰场工作的母亲是年轻时的月月,月月是年轻时的男朋友在屠宰场工作的母亲。她们都是社会上的底层女性。。影片中有一处细节就是月亮拿起一张漂亮年轻女人的照片看,当得知是男朋友在屠宰场工作的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时很是吃惊。没想到整日身上臭烘烘,在屠宰场工作的男朋友的母亲年轻时竟然是清秀漂亮的。其实这里是有寓意的:男朋友在屠宰场工作的母亲是年轻时的月月,月月也是年轻时的男朋友在屠宰场工作的母亲。月月被男朋友抛弃今后的命运会如何?根据影片的表达,可以理解为月月以后的命运,与男朋友在屠宰场工作的母亲是相似的:辛苦,卑微。导演目的是呼吁人们关注底层女性,与底层女性真实生活状态的表达。
短片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家宝,杨红玉还有月月,其中重点刻画的是月月和杨红玉,影片的题目“猪肉与月亮”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猪肉”代表的是杨红玉而“月亮”指的是月月,她们俩没有血缘关系,甚至也算不上什么婆媳,但她们却被紧紧相连,一开始互相仇视,到最后难舍难分,在电影的点滴细节中都可以看出他们情感的细微变化,在杨红玉生病时候,月月细心的照料,杨红玉看着熟睡的月月,眼神里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融化,灯光是暖黄色的,是温暖的,也意味着二人内心坚冰的融化,心门的打开。不得不说,杨红玉和月月其实很像,她们都爱过一个人,爱过一个男人,但最终都被抛弃了,也许是因为这一点女人内心的相通,才让两个人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近。
有一种艺术就是把一些美好的东西摧毁给人看,这种艺术叫做“悲剧艺术”。而这部电影虽不能算得上真正的悲剧电影,但在电影的最后,月月和杨红玉之间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就被破坏掉了,两人不得不去面对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