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sokolov之类的顶尖钢琴家才能被称为钢琴家。在演奏行业中,也是像金字塔一样,只有少数钢琴家能站在顶端,而他们脚下还有许许多多获过一次或数次大奖的钢琴家,或曾经风光但现在已经不太开音乐会的钢琴家,或著名音乐学院的优秀的老师或学生,他们也都是钢琴家。不要觉得在国内他们的知名度一般,但他们在当地也是享有声誉的优秀钢琴家,虽然可能不及顶尖钢琴家,但他们的演奏也是十分优秀的。不是所有钢琴家都是幸运儿,都有唱片公司签约,都能发专辑,都能各地巡演,很多钢琴家都只能在音乐学院中当老师,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演奏就不优秀。他们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才达到了如今能被称之为"钢琴家"的艺术造诣。作为专业学生的话,多听这些音乐会一定是能学到非常多的东西,但是如果只是爱好者而资金有限的话,只听大牌的音乐会也无可厚非。当然,对于钢琴家还是要有分辨的,也不是所有钢琴家都名副其实,了解钢琴家的背景、相关乐评,上网搜演奏录像来听听或者听听圈内人是如何评论,对于鉴别一场音乐会是否值得听还是很有帮助的。最有名的就是那些一年几十场甚至上百场的职业商演钢琴家,但这些人弹得(在钢琴家里)一般般的有的是。而有些大神级别的一年就开十几二十场音乐会,知名度也一般般,YouTube视频都很少。更有很多默默无闻只有个个人主页和母语维基百科词条的钢琴家水平在一年几十场职业钢琴家之上。
对于演奏者多尊重,多看优点,他们不容易。问题谁都有,演奏家也是观众培养出来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才是我们泱泱大国听者的风范。当然如果你是真正内行,可以有理有据的评论,但也应以爱护为主,爱能让演奏者成长成熟,不管国内国外。对于那些名声显赫的演奏者反倒可以认真严肃点去批评,一方面有实力的不怕批评。一方面另有很多时候名声不过是名声,并不是实力,戳破他们反倒利于他们发展。一句话,古典音乐行业,艺术家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更重要,代表了其艺术高度,大众中是否知名不重要。
和娱乐圈一样,知名度最高的那些不代表他们是弹得最好的,没什么知名度的不代表弹得没有那些最有名的好。
最有名的就是那些一年几十场甚至上百场的职业商演钢琴家,但这些人弹得(在钢琴家里)一般般的有的是。而有些大神级别的一年就开十几二十场音乐会,知名度也一般般,YouTube视频都很少。更有很多默默无闻只有个个人主页和母语维基百科词条的钢琴家水平在一年几十场职业钢琴家之上。
另一个答案说了,肖邦大赛评委名单里大多数人大概只听过阿格里奇和李云迪,而获奖选手名单,没有额外关注比赛的能认出10%就不错了,这其中大多数都没成为一年几十场的商演钢琴家。阿格里奇的众多四手联弹/双钢琴伙伴,大多数人也只认识巴伦博伊姆,最多加上一个Zilberste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