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写书不为文学性,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留下一下记录,明星写书,自然有粉丝追捧,我不是粉丝,不去买就是了。这又认我想到一个问题,古今中外那么多书,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又有多少称得上真正的好书呢?许多活跃在文坛上的作家以及为人熟知的作品,又有多少是真正的好作品呢?现在是小鲜肉的市场,小鲜肉经济,小鲜肉明星们已经活跃于影视圈,娱乐圈,从综艺到电视机,交了那么多令人不看好的答卷,只希望写书这个领域不要被太快席卷。
要大鹏自己的话说,公司需要他出书,有时候,作为艺人,都懂的,作为一个三十刚出头的小屁孩儿自己能有什么人生感悟,不过就是写写这些年的经历,跟有相同经历的人倒倒苦水,让喜欢他的人更了解他,真要是写自传啥的也得等着七老八十有东西写,这就是为什么大冰写得都是别人,而不是自己,但是说到底根源不过是因为商业运作罢了。
《看见》是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
《有味》是汪涵就十种中国传统的小手工艺制作折扇、古琴、靖港香干、油布伞、糍粑、木盆、称、箭等所写的散文随笔,抒发了个人对这些传统工艺的迷恋和内心丰富的情怀,并身体力行,制作这些蕴含深厚文化的小物件,在之中书写了不少生活中的小故事、穿插了对生活事业人生等的感悟。我觉得写得挺好的啊。
《郑爽的书》中,有写到影视作品之外的郑爽,那些关于她生活中的趣事,关于她人生的经历,对于喜爱她的粉丝而言,都是一个个激励人心的小故事。而且这本《郑爽的书》获得了圈内很多好友的点赞和推荐,他们在这本书中为粉丝展现了一个全方位地郑爽。我觉得就是要让粉丝更喜欢她吧。
这些明星放几张照片,配点文字,说白了就是一个放大加厚版的朋友圈,还都要把自己或亲人的名字编成题目,为了怕别人忘却吗?我认为文学就是文学,他们的书最多叫纪实日记,毫无文学性,文学就是文学,不能因为作者的身份就降低文学的品味,反正他们的书我是不想去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