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曲库广泛,你会发现中国的流行歌曲风格更偏向日本。
而欧美的流行音乐风格,他们那些西方国家特有的风格元素使用比较多,比如说爵士。
不过差异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大,因为全球都崇尚欧美风,多多少少都会做一些模仿。
至于其他人瞎🐔儿说的歌词,这真没什么好说的。
一首歌首先是旋律好听,歌词不需要叠词堆句,只要和曲子放在一起恰当就够了。如果一首歌的曲和词非常违和,句子再美,也只能说明他是优秀的作者,而不是优秀的填词者。
欧美和华语两个国界的音乐因为国情和历史的不同,人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和喜爱也就各不相同,每一段音乐的流行其实都是一段历史的演化,欧美音乐最开始也是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音乐中带有节奏感的片段中吸取了灵感,接着结合乡村音乐的特点逐步演化成现在欧美音乐的风格,其实欧美音乐的灵魂就是他的节奏感,而华语音乐的灵魂就是他带有故事的歌词,一个是从节奏感来创造音乐,而另一个是从歌词来写出有故事的歌曲,两则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差太多了,欧美的歌旋律大过歌词,看不懂歌词没关系,旋律好听就行了,旋律好歌词就好,歌就好听,而且各种类型有,不像华语流行音乐那样只是情情爱爱,在十几年前还好,现在全都是粉推,那些不入流的口水歌在逐渐的误导听众,让听众以为这就是流行音乐,其实那些歌离音乐二字都太远了,更不用说“流行”了
华语界的音乐人是把音乐当歌来写,而这个歌往往就需要一个故事来衬托,所以歌词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界的歌词教父级别的人我们会记得很多,比如著名词人林夕,罗大佑,方文山,周耀辉等等,因此我们往往出名的歌曲都是那种带着个性鲜明的故事,充满悲凉和遗憾。
其实周董写歌也没有很注重歌词,不信看看他自己写的歌词(比较通俗易懂说心里话的那种),问题是听者会有这个要求,有多少人说他词都唱不清。太创新也有不好接受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音乐风格差异不全是音乐创作者的问题。听众需要有更多的包涵(但要有底线)
华语音乐我们为什么更多的是那种带有故事的音乐?首先,也许这个和国情有一定的关系,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几千年流传的故事都是充满着悲情和伤感,而且华人对文字的喜爱自古就有,古人以作词带曲,至今流传着无数的优秀歌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