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王文娟是越剧大师,在越剧舞台上她演的林黛玉无可挑剔,入骨三分,非常像林黛玉,可以说是越剧舞台上演林黛玉最好的,陈晓旭在电视剧里面她演的是最像的,我是个90后的戏迷,主要以听京剧为主,我也看过越剧大师王文娟的《红楼梦》,也看过陈晓旭主演的电视剧《红楼梦》,我觉得两个人演的都不错,可圈可点,但是我个人认为她们两个人没有办法在一起比较,一个是唱戏的大师,一个是好演员,两个不同的门类怎么在一起比较,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没法比较,不吃饭会死,不喝水也会死,它们两个同样都很重要,水也要喝饭也要吃,同样的道理,电视剧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戏曲是中华代代相传的艺术,丢了传统的艺术传统的文化就是丢了中国人的魂,戏曲不能丢,还要继续传承,但是电视艺术也不能少,戏曲能传播知识和文化,同样电视剧也可以,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做比较。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有什么不对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
个人觉得戏曲电影和电视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电视剧更偏于写实,所以87版对角色的服化道比如黛玉妆容服饰等会更加注重,要求最大程度贴合原著,而王文娟戏曲版的黛玉因为戏曲本身的特色则更加注重写意和唱腔的打磨,而戏曲电影时长有限更加不可能将黛玉的全部性格乃至原著全部情节一一呈现,至于服饰方面,也更多的是参考本剧种的传统服饰。
两位黛玉,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我们不能以属于这种事物的标准去要求另一种事物,就像越剧版黛玉临终焚稿时的一长段抒情唱,我们就不应该问出诸如“都要死了,哪还有力气唱”之类的话😂。
此外,笔者觉得越剧《红楼梦》这么多年能成为舞台上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并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段、折子戏,自有其魅力所在;王文娟老师在创作戏曲黛玉形象时也有其创新与独到之处。
审美和理解不一样,心中的答案也不一样,陈晓旭将林黛玉的所有应有的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不夸张不做作,自然到如流水一般。
我觉得从艺术上来说,静态上的为表现某一价值特性,往往会将其适当夸张放大。动态上的则应贴近自然,于自然中体现。尤其演员表演的本就是行为艺术。王文娟版与我看来总会有那么一点点为表演而表演,而陈晓旭版的那真就是将自己融入林黛玉这个艺术形象中去了。
再者红楼梦这本书本就是名著中列一的巨作,能诞生一学的经典!每一个人物都不是独立的,因为不是独立的,所以一人便有一看法。自然在饰演的时候便有差异,这不是正常的吗?
陈晓旭不是在扮演林黛玉,她是在用生命诠释林黛玉。自从陈晓旭争演林黛玉,林黛玉的银屏形象,就得到了全国亿万观众的认可。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什么样子?林黛玉初到贾府和众人见面时说:“我自会吃饮食起,就会吃药了。”陈晓旭好像就是照这个样子来到世界上的,病病殃殃,弱不禁风多愁善感却又才华横溢,柔中带钢。陈晓旭的一生都活在林黛玉的世界里,她病逝以后,人们无比怀念说:自从晓旭天上去,人间再无林妹妹。王文娟虽然扮演的林黛玉也很出色,但越剧受众少,不如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吸引人,了解她的人较之陈晓旭少了很多,所以王文娟终究差陈晓旭很远。
无论是谁再演都无法超越王文娟扮演的林黛玉,老艺术家们的敬业精神是非常刻苦用功的,路是前辈开出来的,越剧版红楼梦之后的都要以越剧版为范本,戏曲在拍摄过程中不像电视剧戏曲是有时间限制的,不光做功还要唱功,在当时的年代老艺术家们能把红楼梦这部经典演绎拍摄得那么好真的是太棒了,越剧红楼梦才是真正的经典!第一个林黛玉已经走进了人们的心里,之后的红楼梦虽然还好但总觉得还是没有王文娟扮演的贴切,我始终认为王文娟扮演的林黛玉真切,谁都比不了!
不能这么比!王文娟的黛玉是戏曲界经典;陈晓旭的黛玉是影视经典,表现形式差异很大的。王文娟是有名气、功底的越剧表演艺术家,拍电影时大约30岁左右;陈晓旭是新人,拍电视时的年龄更接近人物的年龄。王文娟要用戏曲的唱 念 做 台步等程式化的表演去完成人们心中认可的林妹妹;陈晓旭一个现代年轻女孩儿 则要用更接近生活的状态去完成人们心中古代美女的林妹妹,都非常不容易!她们两个人真的都是太棒了🌟是中国不同年龄不同辈分人心中永远的经典!想看哪个 都是林妹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