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这个视频还是上高中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放的,当时是在教室,我们边看视频老师一边讲说柴静,说柴静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因为雾霾得了病才会有这个视频的诞生。那时候感觉这个视频真的是很沉重,可以说这部作品对于国家而言,柴静和她的伙伴们义务干了一件早该有人干但没人干好的大事,民间组织推动官方机构进步;对于公众而言,这个纪录片非常重要,是一个“大家动手战雾霾”简明手册,清晰而实用。
前天,我从我家窗台向下俯瞰的时候,还以为北京下雪了。整个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房顶、地面和树梢都凝了一层厚厚的白。可等我戴着口罩出门的时候,才发现并没有什么霜雪,是北京的雾霾太大了。从高处看来,像霰雪一样,漫天纷扬。其实中国环境问题已经存在了很久了,而且是已经严重了很久了。所以说,柴静的这次《穹顶之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真的唤起了大家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
整个视频的形式非常漂亮,整个问题的分解、论证、内容展现,乃至插科打诨,把握的都非常好,充分显示新闻专业出身的人,在把握了内容制作和传播规律之后,能量有多大。这不是仅仅依赖个人的名声和官方意志能做到的。作品不好,怎么装都没用。以往各种官方意志的宣传片我们看的少了么,有几个能有如今的传播效果。
从新闻传播角度来说,柴静的做法极其聪明精巧。她选了公众争议度很低的环保话题,而且是大家早已腹诽多年的PM2.5话题,这个话题无论是从外在表现,还是内在争议,基本都是众口一致的,可能存在的区别,不过是问责方向的差异。
这个视频,从一个母亲的私人情怀出发,最后以对整个地球和后代的关怀结尾,很高大上。但对我来说,我宁可再落回到普通人,让那个因为家被钢企拆迁的小姑娘,能有个更可以期望的经济依靠前景,这远比现在的救世情怀来的重要。
看到这个视频非常激动。对照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的雾霾问题有着深深的怨念。柴静作为一个新闻人,把几个关键问题都找出来并说清楚了,在科学事实上没有明显的错误,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