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过年时,我花的钱比较多吧!因为我和老公两个人的钱都在我这里,所有的一切花销都是由我支出,而且有时候会有许多意外的支出!
首先每年回家过年回家第一个支出是给家人的,我爸妈那边给爸爸买点烟酒礼品,然后在给爸妈一千的过节费,然后给公公婆婆一千的过节费,家里还有一位太婆婆(老公的奶奶),由于一个人生活,过节费五百,我家的奶奶过节费五百,给家人的支出就是三千五百元!
其次:就是杂七杂八的年货,反正是从蔬菜到肉类,从烟花炮竹到红色对联,从吃的到用的,一家人每人一件新衣服,都是必须的,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嘛!购物这一块没有细算过,反正天天上街买东西,天天花钱,公婆,我和老公,外加小宝的衣服,大概需要一千三百元左右,其他的年货大概也在一千五百左右!
最后:过年的时候孩子最喜欢的压岁钱,一个孩子两百,关系近的孩子还不少,每年的压岁钱大概花到二千五百元左右,还有一个开支就是亲戚办事,俗称酒席,一般的酒席根据关系的亲近与否决定出五百,还是一千,每年春节前后亲戚办事的比较多,而且偶尔也有同学结婚的邀请,有时候一天我们一家人得去四家吃饭,有时候说句玩笑话,吃酒席一家人都不够分的,随礼的钱不确定少的要两三千,多的四五千也有!
每年过年我要花掉的钱大概在一万两千左右,这还是在我的老家,普通的乡下,如果在城里估计会更多吧!每年都不想过年,不仅花钱还老了一岁!
其实每一年过年花的钱真的是说不定的,但及时这个数额还是可控的,比如我的话,我每年过年的时候,大概会花两千块左右。
首先,过年的消费最重要看的是你究竟是社会上的哪一类群体。
一些结婚了拥有了家庭的大人们是每年过年时花费最多的一类社会群体。他们过年的时候要装饰屋子,购买和准备年货,其中这些年货不仅是自己的,还有男方家庭和女方家庭的,还有每年过年过节需要走访亲友需要的手信,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一说起过年,绝对少不了给孩子的压岁钱。而这个时候,已经结了婚而未有孩子的大人们会比有了孩子的大人们在压岁钱方面花费得多,因为他们只有支出而还没有收人。
而一些老人们过年的花费通常都会比自己结了婚的子女的花费金额少,因为他们的子女为了孝顺,会在过年这个吉利团圆的日子,给自己的父母一笔钱当做孝顺和慰藉。也是他们报答自己父母的好机会,但老人们也有支出,那就是为自己和亲友们张罗年夜饭等之类的家庭活动和聚会,这些也是老人们一年来对子女的爱的体现。
而第三类群体,就是像我一样的正在读书只有消费能力的学生了。通常我们过年时候的花费都是为了约朋友出去逛街吃饭、聚会等年轻人活动的花费。除此之外,过年的时候还要买新衣服新鞋子等来装扮自己,特别对于女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了。但年轻人过年的时候会收到压岁钱,这是一笔相对于其他社会年龄段群体的收入,即使中国的传统也是长辈们对后辈的期望和祝福。所以每一年过年的时候,我的花费不是太多,通常都是在两千块左右。
每次过年回家都是精打细算的,我打拼在广东,老家在广西。没成家以前就懂得浪,跟本不想回家。没成家之前打工十年,过年才回过四次,大姐家孩子五岁了才喊的第一声小舅。
有一次我妈做个恶梦,醒来哇哇哭着摇醒我爸“我阿远没有了哇,我阿远没有了哇!”那时还买不起手机,家里也没有电话,我哥带我妈到村上有电话人家里打了三个小时电话才辗转找到我。
(我换了几个工厂打工了)我哥发狠说年底我再不回家就去绑我回来。才发觉自己大不孝。(擦擦眼窝……知道自己跑题了,下面好好回答)
开车回家和在家用车油钱一共2000;记得是加了五次。
高速过路费约1000;
买年货回家大概3000元(老婆办的,没向我报帐)给小侄子买了个港行苹果:3000元
给老婆奶奶(九十多岁寿星)1000元压岁
给双方父母4人各500元压岁(这是明里的,暗里的我老婆给岳母2000;给我妈3000)。
我这边一个伯父,一个叔父,一个姑,两个舅,两个姨;我老婆两伯两舅各300元压岁。
以上是长辈。后辈的还在读书以下的亲戚每个200共15人
我二姐的大女儿在武汉读大学,老婆多给了500
我是已婚人士,每年过年都要花好几万。光是给亲戚朋友的小孩发红包都要去个一万块钱。其他的就是给双方父母的红包,还有过年过节走亲戚的礼品也是一笔开销。过年过节都是有来有往,支出还是差不多持平的。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朋友都要去看望,大概花销要在三四千元左右,买一些过年的年货,还有看望他们的一些伴手礼,说实话,真的不太喜欢过年,就是在过钱。
每次回家给我爸爸妈妈一人准备一千块钱,然后再给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人一千块钱,再给我的小侄子准备一千块钱,总共也就是五千块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