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父爱应该分两种情况,我只能说说从一个女生角度看来,从来没拥有过的情况。一言以蔽之,就是对“父亲爱”这种情感感到由衷的空白和茫然。因为从来没有体验过,所以缺乏父爱本身并不会让人感到悲伤(我的那些负面情绪更多是建立在与正常家庭的对比或是自怨自艾上)。第二就是与异性交友时无法准确把握友谊相处时的“度”,简单来说就是很容易就沉迷在稍微亲密的距离而喜欢上一个人,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是飞蛾扑火一样,所以有时会给自己设定很多限制而显得拘谨。或者规避那些喜欢拿女性话题开玩笑的男生,换而言之,似乎有种抵制区分性别的倾向,这或许是源自于缺乏父亲带来的独立思想。(即没有父亲/异性也不比别人差……这样类似的想法。)另外,有些时候,女生的话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玩命索求爱,要么就是尽量回避爱。我的话,有时会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徘徊。由于小学毕业之前(也就是青春期之前)我性格比较粗放,仅仅是抱着对“爸爸去哪了”这问题的好奇,再加上家里人多少会想尽办法避开回答这个问题,或者回答得含含糊糊,所以当我连蒙带猜地得知『我爸并不是不要我,而只是在坐牢』时,反而淡定起来。甚至我妈大大咧咧地用“爸爸是军人”这种胡扯来威胁欺负我的小男孩时,我也几乎没什么不适。也许这跟家里不避讳提起“爸爸”这个词也有关,因为即使大人不提起,小孩子只要稍微敏感一点,也很容易猜到的。但是不羡慕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一个屁事不懂的熊孩子,我感觉小时候我都知道跟别人相比缺了什么。但是进一步的、由“缺乏父爱”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更多是随着青春期而爆发的。包括自卑、不善交际、封闭内心等等的性格特征,也许是很多人共通的吧。先天的条件和环境无法改变,总而言之,有个不让人省心的爹,只能就当上辈子欠了他的(不是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情人么?我严重怀疑上辈子一定达到始乱终弃先x后杀的程度了…),但是!敲黑板!这辈子,你的童年就是已经算是血债血偿了,没有必要为了一个两个人,毁了你的下半辈子,哪怕是亲父母也一样。
据有关专家观察,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产生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害羞胆怯、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沉默寡言、缺乏自信、过分内向、感情冷漠、游离集体、不喜交际、急躁冲动、反复无常、害怕失败、自私自利等性格缺陷,严重的还可能热衷早恋、逃学、偷盗、吸毒、酗酒等,甚至迷恋暴力。总结起来大概有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认知发展受阻。5-6岁的儿童在父母离异而缺乏父爱两年后,其认知力与完整家庭孩子相比有差异明显,突出表现为前者在方块设计、走迷宫和算术等智力测试中落后,操作分数与全量表智商分数低下。二是可能产生明显的个性缺陷如软弱、胆小,意志力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等。三是情感障碍的比例加大。
不一定是单亲家庭缺少爱会有影响,就算双亲的家庭如果不给予爱和关心的话也是会造成影响的。比如说我就是从小不在父母不在身边长大,父母也偏心妹妹,从小缺少双亲的关爱使我与家庭的矛盾不断,不愿相信家人,内向+善变的性格等。还有我除了小时候被我妈用钱诱惑过一次外从没叫过爸妈。女生家里重工重活一个人缆不太喜欢麻烦别人不擅长与异性交流看到同学晒爸爸会很羡慕偷偷在被窝里面哭总会有莫名的孤独感但是告诉自己要咬牙坚持,毕竟你没有坚强的后盾学会承担,更能吃苦,因为并不是被宠着的小公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