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的硬件性能并不是天才的本质特征。头脑速度快的人,跟跑得快的人差不多,只是体力比较好。我欣赏跑得快,体力好的人。大自然赋予了他们其他人没有的财富,但那并不叫做天才。也许那种天赋的速度比天才还要难得,但天才往往不喜欢太快,因为过快的速度会让人变成机器,停止思考,走上歧途。天才喜欢反复审视前进的方向,所以他们经常能找到偷懒的方法。天才喜欢偷懒,并且利用巧妙的设计让大家都可以偷懒。天才往往依靠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而不是经验。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天才记不住那些吓人的名词,却更深刻地知道那些名词所代表的意义。天才不喜欢显示自己知道很多,不以自己“不知道”为耻,因为虽然他可能暂时不知道一些东西,却总能在需要的时候琢磨透彻,所以知不知道一些东西,很多时候其实是无所谓的。也许这就是所谓“大智若愚”吧。
中国跟西方理解的天才,有较大差异。我们天才的概念是很笼统模糊的,例如,我们潜意识里认为你描述的那个十五岁的孩子就是天才的典型,天才的代表。其实我想给另一种解释:15岁的那个孩子只是运气好碰上了。我身边有无数学音乐的朋友,他们从小对音乐的敏感度毫不亚于15岁孩子对学术的敏感度,同龄时各自在各自领域的造诣也并不一定谁高谁低,但对于学音乐家来说,我这些朋友只属于众多普通的音乐学习者。那个物理学天才,也许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天才,而是他的敏感能力恰好具有了稀缺性,专才。 在西方人理解看来,天才不是那么简单。智商高只是定义天才的一个小方面,其余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天才是一个群体。有几步非常非常典型的描述天才的电影,以《心灵捕手》为代表。这个电影就表现了一个纯种的西方理解的天才,在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极度敏感,而在心理艺术领域更为敏感。他的天才之处不在一个单一方面体现,从学术到人情世故,他都有着不一样的深刻。
只有那些具有最高等的精神禀赋、我们称之为“天才”的一类人才能进入这样的状态:全副身心投入到艺术创造或科学研究中,被它们完全占据,并因此整个生命存在与这些东西紧密地纠缠在一起,以至于对除此之外的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因此,对于这一类人来说,不受外界的打扰,以便忙于自己的思想和作品,实在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孤身独处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闲暇则是至高无上的赐予。只有这种人我们才可以说:他们的重心就在他们的自身当中……他们拥有自身内在,那么,尽管失去其他的一切也能得到安慰。
因此,在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孤独的特质;尤其在别人从来没有真正完全地满足过他们的时候,这种特质久更加明显。也就是说天才区别于一般人的地方并不完全是智商,而是境界。虽然前者也不可或缺,但是一般人会将智商用于服务自己的欲望,而天才会将才智用在更内在的东西上,而外在表现就是艺术杰作或是科学结论(后者大约就是理论物理学家内求的成果),文中多次提到了孤独,这里也需要注意,并不是说孤僻的人更可能是天才,而是天才容易孤独,因为凡人于他们的频率不同或境界差距过大。所谓精神病,其实也只是和普通人频率不同,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说天才、精神病和超能力者在这一点上是完全类似的。虽然后者(所谓超能力者)还没有证实的例子,属于超验结论。这些观点与克苏鲁神话中的设定也颇有联系。目前流行的ps4独占游戏血源(该游戏就是以克苏鲁神话为背景)里,如果玩家的洞察力过高(由一个叫做狂人的知识的道具来提升),就会看见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如拉杆上的信使、怪物提灯上的密密麻麻的眼球等等。就是:一个人的观察力越高,他能感触到的东西和细节就越多,就容易摆脱会使常人陷入无聊的境地,然而付出的代价是因为过于敏感而对痛苦的感受性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