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的妈妈也不是那种蕙质兰心,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人。对于做饭,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考究,就像人类最初的想法,吃饭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我们都知道,不管妈妈做的饭怎么样,我们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家的感觉,偶尔也会抱怨妈妈做的饭不好吃,但是那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最后还是吃的津津有味。妈妈适合炒偏辣的菜,只要是辣的菜我都喜欢吃,要是真的要说出一道特别的菜,应该就是妈妈最拿手的炒田螺了,真的是永生难忘啊!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还特地写过一篇作文来赞美它呢!妈妈的菜是家的味道,很怀恋,对于一个在外漂泊的人儿是思念!疲惫的时候要是能吃上妈妈的菜,肯定会流下幸福的泪。
我家里一般都是爸爸做饭的,当然妈妈偶尔也会做,说起妈妈做的饭菜,我印象最深的对现在的人来说应该是一道小菜,菜脯炒肉丁,这道菜对我们几个孩子来说,是小时候的美味,因为小时候物资匮乏,家里的餐桌上除了咸菜就是菜脯, 偶然有几片猪肉,那肯定是家里卖了猪或鹅这种家畜 拜老爷的祭品,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把一半的猪肉切成丁,菜脯切粒加沙茶粉炒在一起,放凉了装在干净的瓶子里, 每当我们一整天都没有肉吃的时候就拿一点给我们吃,那味道真香啊,不像现在,想吃什么东西都买得到,就连肉丁菜脯这样的小菜超市也有卖, 可是却没有妈妈做的味道好。
妈妈菜的味道是每个经历过困苦的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最难忘的妈妈菜自然是那锅酱香四溢的大烩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妈妈总能根据时令搭配出最佳的组合。妈妈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看着一般,吃起来真香。 在我少年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吃饭对于烧的一手好菜的妈妈来说实在是件痛苦的事,没有什么过多的选择,常见的无非就是白菜、土豆以及家乡还在务农的亲戚偶尔托人捎来的土豆粉条,和一些干豆角。就是用这几样普通的食材为主菜辅以时令,妈妈就能烩出一锅让全家人都满意的大烩菜。
一说这话题,我就在想很多很多的菜。我打小就学做饭,我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她教我做的菜,怎么也弄不出老妈的味道!这么多年可能吃习惯了,她在家做啥我都愿意吃。东北人做菜碗大盆大非常实惠。而且我们家里人是肉食动物,我还是最喜欢吃鱼,煎炒烹炸各种制作方法的鱼我是来者不拒。最最想吃的还是清炖江鱼,黑龙江的鱼很出名的。一条鱼不要太大,3、4斤即可。清炖味美可口,不失鱼本身的味道。调料简单。马上就可以回家见到妈妈了,这样就可以吃了,想想就觉得幸福。
我最难忘的不是妈妈天天炒的菜,而是我上高中的时候,每个周末回家,妈妈都会为我炒一罐头瓶咸菜炒肉,咸菜用的我们这腌的烂疙瘩,就是辣菜疙瘩。我上高中的时候是2003年,那个时候,生活还没有现在这么好。所以每周回家拿一瓶妈妈炒的咸菜,再带上妈妈亲手烙的煎饼,自己能省点就省点,虽然艰苦,但是心里总是暖暖的,现在想起也是满心的感动。
枣粽子!!坐标东北,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妈妈就会包枣粽子,清香的粽叶包裹着绵密的糯米,里面还有大颗的红枣和葡萄干。一打开粽叶,糯米混着红枣的香甜葡萄干的酸甜扑鼻而来,哇,口水要流出来了。可惜现在,妈妈都太忙了,端午节的时候都是从超市买来的枣粽子,感觉没记忆中的味道了,唉,可惜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