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未出嫁前靠父母富养,倍受娇宠,少女时就被追捧和簇拥,她痴迷于众星捧月的感觉,以至于分不清生活和梦想的边界。结婚后靠王庚给予她荣华富贵;嫁给徐志摩,她的豪奢必须让徐志摩为挣钱疲于奔命。从没有直立做人,徐志摩死后,她与翁瑞午同居三十年,不然呢?林徽因从小懂事,深得父亲喜爱,16岁随父出国留学,她像人间四月天,充满热量和智慧,她选择博学多才的梁思成为伴侣,两人志同道合,自尊独立,与丈夫齐肩共进,一起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深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陆小曼一辈子活得旁若无人,逍遥自在,却从没得到世俗的两情相悦和现世安稳,是一个任性无知的蠢妇。月亮的光华,终究不能永恒。而林徽因在每一个季节都活得繁茂而绚丽的女神,少时游历欧洲,婚后与丈夫携手游学,学贯中西,成为清华国宝级教授,中国建筑学的先驱。这就是她们之间的差别。
陆小曼19岁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王庚,前途无量的王庚完全能够给她提供名媛生活与关注度,可以在社交场呼风唤雨,可是王庚忙于事业,有钱而没有时间陪娇妻解闷,她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恋爱的权利,只做别人眼里的好妻子,她心有不甘。陆小曼的这种心理注定了她后来对婚姻的背叛,就算徐志摩不出现在她的生命里,她也会与其他能解其苦闷的人擦出火花,比如她曾给有家室的胡适写情书,为避免被胡适剽悍的夫人发现,她用又粗又大的英文写信。她不能像林徽因那样拿捏得当与其他男人的关系,所以一遇到徐志摩这种浪漫的情种,陆小曼选择不顾一切,飞蛾扑火,葬送了王庚给她的幸福生活。
父母的眼界不同,培养女儿的方向也不同。陆的父母是花重金把女儿打造成知名交际花,准备待价而沽,让女儿过上寄生的生活。林的父亲是把女儿培养成自立自强的知识女性,注重培养女儿内在的能力与涵养。所以后来陆成了寄生虫,林成了国家栋梁,她们都是按照当初父母的愿望生活的。其实现在有太多陆小曼父母式的人,女儿从小娇生惯养,捧在手心里,让女儿学才艺培养气质,却忘了最重要的教女儿做人。等女儿长大了,希望接手的婆家人仍然把女儿当公主捧着,认为女儿十指不沾阳春水,只负责貌美如花,大把花钱才是幸福的。岂不知这样投资风险是非常大的,陆小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陆小曼似狐,亦有灵,些许圆滑陆小曼幼时在上海幼稚园度过,6岁随母赴京依父度日,7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9到14岁在北京女子中学读书,15岁转入北京女子圣心学堂,16岁已精通两国文字,能弹钢琴,长于画油画,当时曾被推荐参加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3年外交生活,屡次显现她的机警、爱国的一面,18岁,就闻名于北京社交界。陆小曼就是一个生性聪慧多才多艺的女人,她另类,不像张幼仪,得了世人的同情,也不像林徽因展示了她的智慧,她是一个另类的美人。没有自由的包办婚姻:奉父母之命,与王庚结婚,王庚虽英俊潇洒,少年得志,但终究一介武夫,对陆小曼爱护有余,却温情不足。
1926年春季班开始后,林徽因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第二个学期又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引起了她的好友费慰梅的惊叹,她的专业水平是无可置疑的。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婚后,夫妻二人在梁启超的建议下,他们离开美国,来到欧洲,在度蜜月的同时考察欧洲的西式建筑,留存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也成为日后林徽因在任教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时,可以提供给学生的最直观的东西。
虽然陆小曼和林徽因都是出身于条件很好的那种家庭,但是差别还是挺大的。陆小曼是家里的独生女,可以说万千宠爱于一身,自然比较任性。她可以跳舞到深夜,和王庚离婚,闹的沸沸扬扬也不在乎,吸鸦片也不怕,可以说她做事,是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也不大在意什么后果不后果的。林徽因是小妾生的,而且她爸爸也不太喜欢她妈妈。家里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弟们,林徽因自然是任性不起来的。她从小就知道讨父亲欢心,父亲去世后,她还要靠未婚夫一家供自己读书,这种条件下她实在也是任性不起来的。说才华、出身、外貌可能陆小曼和林徽因是各有千秋的,但两人的经历却很不一样,这些经历应该也影响了她们的性格,使得两个女人最终的命运相差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