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0后,长在农村。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住一起,现在记的比较清楚的就是从上学一年级开始,他们给我的零花钱比我的同学都多,每天都是给一块两块。有时候喝完的啤酒瓶可以退掉四块也都是给我了。所以我完全不能理解邻居家的跟我是同学的一个女生,她每天上学基本没有零花钱,有时候磨一阵儿她奶奶能给她两毛钱,我心想那么少,是我就不要了。赶上村里有集会,家里都是都是十块十五的给我。所以小时候吃的垃圾食品很多。而且从小就不懂得什么是节俭。除了零花钱,如果还想买什么就直接找大人要钱,也不会有攒下零花钱自己买的想法。我觉得这就是给我的零花钱,买什么东西不能占用我这个钱。后来的自己就觉得不懂得节俭,不明白钱来之不易。就觉得只要我要你们就得给。
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 ,小学的时候零花钱非常少5毛1块的 ,到了初中的时候学校管饭一个星期5块左右 ,高中的时候一个星期回一次家零用钱100 ,好处是从小就不乱花钱 ,不大手花钱, 但我感觉不好的一点是 ,有可能会有一点小气, 比如跟朋友相处没有多余的钱请朋友吃顿饭了 ,毕竟有些好朋友经常请你吃饭 ,怪不好意思的, 到了大学一个月1000也不多, 搞个对象根本不够花, 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这时候的影响就是钱不够花自己想办法挣钱花。
我们小时没有什么零花钱的,过年时舅舅舅妈会给压岁钱2-3块钱,爸爸顶多给2-3块钱。我的基本悉数缴给我妈,我弟弟的则会拿去看电影、买炮仗、零食等。初中时每周给5元,基本用于买文具和零食,弟弟也一样。我父母对我们姐弟俩一视同仁,一样对待。我们读书时,虽然零花钱少,玩具几乎没有。但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很单纯、快乐,也不知道为钱发愁,更不会攀比。我到现在最遗憾的是父母没教会我们“理财”,没培养我们的财商,其他方面没什么。
别说小时候了,现在家里也穷,现在上个学一年学费五千多,今年暑假自己没有做兼职,加上生活费就得七八千了,本来说今年下半年出去实习的,我心想出去实习了好歹也会有点工资,父母就不用给我那么多钱了,但是临时又说去上海学习一个学期,我的心情是崩溃的,学习!意味着一切费用自己出,现在的我感觉欠父母的太多,感觉多用点钱满满心里都是愧疚。
小时候我妈零用钱一个星期大概100。他们心情不好就50。他们总是尽可能的满足我的需求,我觉得他们对我挺好,而且也很有原则。比如像:做完作业玩电脑,任何事必须家人同意后才可以去做,我爸常年在外工作。每个月就给我生活费3000。他们一般不会太约束我,只要对我没有伤害他们一般都会同意我去做,并且伸出一定的帮助。
我家里有哥哥对我最好,因为他比我大16岁,在外面做生意,不经常在家,哥哥走之前给了我几张银行卡,一个星期打几百块钱,爸爸也在外做生意和哥哥不在一起,也没事给我卡里打点钱,有空他俩在网上买点东西快递到学校,妈妈经常打麻将不太管我,我回家就给几百块钱。就这样到我成年之后就把卡还哥哥了,自己挣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