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时和母亲聊天时,总会聊着聊着就聊到母亲小时候,也会聊到中国自然灾害那三年时的一些事。
对那几年的感觉就一个字:饿。饿到什么程度,饿到老师连讲课的力气都没有了,学校干脆放假。
为了吃口饱饭,母亲和小伙伴们春天撸榆钱,撸树叶,挖野菜然后和着杂合面做团子,做菜汤。连这些都没有的时候就撸草种子,用石碾子碾成面再和着扒来的树皮蒸着吃,其中榆树皮是最好吃的,就算这样也还是吃不饱。
实在没办法了,为了能让一大家子吃上饭,姥姥和舅妈们天天使劲织布,然后我二舅领着我妈还有一个表哥带着那些布跟人去南方换粮食,还真换来了一点粮食,说是粮食其实几乎都是红薯干。那时这么干是犯法的,回来的路上怕人查几乎是昼伏夜出,偷偷摸摸。我妈说她那时十四五岁的样子,饭都吃不饱却背了差不多有50斤,很吃力。一次正在铁路边歇着,不知谁喊了一声说是巡逻的来了,吓得我妈背起粮袋跟着我舅就跑,一路跑了有好几里地才停下,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力气。
母亲和我聊着这些事,最后总会以那时做梦也想不到会有现在的好生活呀,你们这些年轻人还不知足这样的话来结尾。
父母是5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很多我们无法体会的痛苦。
他们刚结婚,那个时候家里特别的贫困。
母亲抱着哥哥回娘家,为了省几块钱车钱,徒步翻山越岭,走了十多公里。
还好我出生的时候,家里的条件虽然也很差,但是已经不错了。
我妈经常给我讲她小时候读书可厉害了,尤其是高三毕业季那年,晚上会学习到很晚才休息,后来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那段奋斗的时间很不容易。
我父母年轻的时候(其实生我的时候母亲已经三十八岁了)记得是我十二,三岁的那年,我们生产队麦子收割了剩下麦桔梗就不要了,母亲就带着我趁中午不上工用小拉车装了拉去五公里的造纸厂去卖。麦天的太阳晒的人都要晕了就这样母亲还是很快乐的,因为我上学用的笔和本有了。
我听我爸将他小时候喜欢音乐,还组建过乐队,但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就放弃了,那段时间他真的很难忘。
我父亲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