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虽然是生养的地方,可人们为了生活又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漂泊,漂泊的艰辛对每位游子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辛勤的付出换来了自己的事业也换来了一个自己的远方的家,这就是人生的第二个故乡,月是故乡明,家是故乡亲,远方的家虽好但还是没有故乡的亲,那份乡愁永远都在心里,于是华侨回乡追族,为家乡捐款建学校,建祠堂,他们的目地就是想留住那份乡愁,让故乡还记得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每每听到乡音,总会突然的欣喜,忍不住的回头探望,每每看到家乡的饭馆,总是激动地去点一份家乡的小吃,却吃不出家乡的味道,每每被问起家乡的样子,总是认真的描述,却总是画不出家乡的模样,每每被问起是否想家是,总是把落寞隐藏在心底,无所谓的回答:“还好啦”,每每电话中被家人问道,在外面怎样的时候,总是会回答,一切都好,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乡愁。
乡愁是人在外离故乡太久而又回不去对故乡的思念,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故乡思念的一种统称叫“乡愁”,一个普通打工的人离开故乡还没有两月,何来乡愁?乡愁就回去呗。一年在外打工跑回家八九趟,偶尔对家里的事放心不下,这叫“担心”,不是“乡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叫乡愁。
读书的地方是南方的一个小城,来往的人们说着听不懂的话,有的时候会不自觉的走去古巷,想着像在家里一样,跟过往的行人打打招呼,很多时候听着他们用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回复:“我听不懂”,瞬间有种孤独和落寞爬上心头,我想,这应该就是乡愁。
乡愁是漂泊的思念,是岁月的沉淀,是回家路上的乡音,是到家时生活的平淡,是无忧的童年,是一起成长时的玩伴,是朋友的把酒言欢,是父母对游子的期盼,是山,是水,是热土,是情怀,是感恩,天下再大都别忘回家,莫忘乡愁。
回到家中,看着忙活在灶台旁的头发花白的母亲,我潸然泪下,这依然是我熟悉的家。灶台的火苗依然很旺,灶台上的大锅中咕咕的冒着白烟,整个厨房,还是我熟悉的味道,我心中想,这还是我熟悉的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