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家中父母盼你归来。有些人,努力拼搏,虽然人到中年,也走过许多山,涉过许多水,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海桑田,却依然没啥起色,生活过得依然艰难,有的甚至,依然孤独一人。所以,这时候,你突然想起自己的老家,那是你最温暖的地方,你的父母,其实一直在等着你归来。年轻的时候,你带着父母的期盼和渴望,背起行李走四方,或者求学工作,或者打工创业,总想着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能够获得富甲一方的财力,或者定居某个城市的能力,可是,多年的失败,让你觉得自己灰心丧气。一个人,难免失败,有的,甚至一生都不那么精彩,但这没什么,因为,你的老家,有你父母的等待,父母的桌上,总有一碗饭,和一壶温热的老酒,在盼着你的归来。你的失败,也许会有很多人看不起你,让你惆怅失意,让你感到孤独和寒冷。但是,你的父母,永远不会看不起你。如果,只有回家,你才能得到温暖,那你就回家吧。父母在,家就在,温暖就在。朋友,人到中年,父母开始苍老,让失败的自己,陪着父母,聊聊天说说话 ,陪着父母喝上几杯地瓜烧,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然后,从头再来。
人们常说,婚姻是一所大学。当然大学有好有坏,而且在众人眼中的好大学,其间也有好坏专业之分。当我们成长到谈婚论嫁的年龄阶段时,就要努力追寻自己的人生佳侣、真命君子,避免填错志愿,上错大学。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婚姻大事。在结婚前,我们要慎重地观察,甚至通过一些人情世故考验对方,确认对方是否为自己要找寻的伴侣。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任何事情在初始阶段只要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如果发现一些不好的习惯、不苟同的人生理念等,我认为不可将就。结婚后,如果在磨合期,甚至在七年之痒后,双方出现分歧、问题,我认为不能碍于面子、害怕麻烦等,将就过下去。当然,孩子是一个特殊因素,如果在要孩子之前婚姻出现问题,我认为双方最好好合好散尽快解决;如果已有孩子,就需要双方认真对待,视双方是否均能以孩子为中心,重新认识接纳对方来具体而定。有一种情形千万要避免,那就是为了挽回双方或单方的感情,来要一个孩子,甚至以孩子为筹码来挽救婚姻,这是不可取的。现实中,我们见到了太多这样的愚蠢决定和人生悲剧。
人生在世,有许多事不可以将就。而我认为,最不能将就的就是婚姻!许多人因为年纪到了,因为家人朋友的催促,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就随便结婚了,这有可能造成三代人的不幸。两个性格不合的人因为年龄的束缚而勉强在一起,婚后才发现,婚前那一点微薄的了解全是伪装出来的,从而,吵架,家暴等等行为每天上演,而为了所谓的面子又不敢选择离婚。对于老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年纪这么大了还天天被折腾,操心得要死,对于小孩来说更是一种苦难,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整个人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也许会影响他的整个价值观和婚姻观。当然,也有许多人一开始发现是将就,婚后了解彼此越多越发现彼此的好,从而家庭和睦,这个还是要看运气的。
古语云: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入行,也就是职业选择,其重要性在这句话中体现无疑。在男女平等的今日社会,职业作为我们安身立命、立身处世的根本,作为体现我们社会定位、人生价值的载体,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当今社会的多样性、包容性,令我们职业选择的广度与深度,与几年前、十几前、甚至父辈们的工作机会相比,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机会多多、选择多多的今天,我们更应不将就,而是根据个人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选择。具体来说,最好在进修学业的同时,确定自己的志趣爱好倾向,有针对性地打好基础,在短期的试错后,就须平心静气、钻心致志于自己选定的职业领域。
老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使我们的人生顺利,事业进步,生活美好,必然离不开我们的良师益友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在主观愿望上,希望结交的都是良师益友而非损友,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因交友不慎,导致误入歧途,身败名裂,甚至同流合污搭上卿卿性命的例子。 怎么才能多结交良师益友,远离损友呢?那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重不将就,要讲究,多与志趣相投、积极向上的朋友来往,多向习惯良好、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学习请教。
在我看来,人生在世不能将就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对于未来的选择。学业真的不能将就,能读一定要往好的方向读。工作真的不能将就,过多的面试失败也不能气馁,不能随意选一个就合适,会发现那只是在浪费时间;另一件是对于另一半的选择。虽然我还没有到这一阶段,身边人的经历告诉我这真的也不能将就。家庭情况、个人能力、性格爱好真的很重要。(现在人生的阅历还不够,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也比较浅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