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或者或看法是这样的:
首先,父母需要尽量在各个方面都做出表率来,但不需要苛求自己
父母,做为孩子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见到的第一张面孔,也是他们的人生旅途中陪伴时间最长的人。孩子今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性格,习惯,行为甚至以后的为人处世等方面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尤其是父母的影响,因为出生后的小孩子天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他们人生中模仿的第一个,也是模仿最多的对象无疑就是他们父母的行为,这一点尤其要引起父母们的注意了。
与此同时,父母也不需要过分苛求自己能够在什么方面都会,都很优秀的全才,而是要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就算拼劲全力也无法在各方面达到优秀和完美,父母也是普通人,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很擅长,很多时候孩子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很多连父母自己都没有见过,就更谈不上去帮孩子解决了。
其次,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宠爱而不溺爱。
现代社会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真的可以算得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们包办了,孩子们整天就知道玩,无忧无虑的。一开始还好,毕竟年龄还小,生存能力弱,父母们帮忙解决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你们如果不加注意,适时的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方面的能力,长此以往,一定出现问题:
一方面,对父母过于依赖,生活能力弱。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社会对其犯错误,尤其在基本生活方面的能力犯错误的容忍度也在一天天降低,如果父母们不注意适时的加以培养,以至于让孩子们因为一直以来都有你们在身边,什么事情都有你们冲在前头替他们解决而形成思维和习惯定式,对你们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等到你们哪一天不管是处于何种原因突然放手,他们一定摔得遍体鳞伤而被社会所不齿,而你们也会因此而懊悔不已。
另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不在意他人的感受。由于从他们出生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一个甚至是两个家庭的中心,所要东西几乎都不需要经过大脑过多的思考,看到什么要什么,想到什么要什么,丝毫不顾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父母们则是争先恐后似得抢着帮他们买,有时宁愿委屈自己的也要先满足孩子提出来的要求,哪怕这种要求很不切实际,很不合理。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大脑中就不会有钱的概念,更不用说挣钱很辛苦,我应该考虑一下的想法,胃口是越来越大,所提出的需求也是越来越不切实际。因为一直以来被顺惯了,等到哪一天突然从父母的嘴里听到因为自身家庭经济条件所限说出不字,他们非非常震惊,诧异,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就有点让人害怕了:他们先是晴天霹雳似的哭闹,继而对父母拳打脚踢,有的会想到去社会上去偷,去抢,甚至还会发生因与父母‘一言不合’就将父母杀害的悲剧!
最后,我想说的是,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禁相同,每对父母的就此的评判标准不一样,因而得到的答案也会有所差异,以上就我本人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点浅薄之间,望各位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无二杂刊,ID: wezakan,期待与你们进一步交流!
我认为的合格的父母应该是这样的。孩子小的时候都经常陪陪孩子,不要让她觉得孤单,不要让孩子长大以后想起来的时候,小时候的记忆里都没有父亲的影子。我之前有一些同学经常回忆她小时候的事,总是说他小时候就是他奶奶带大的,父母常在外边工作,没有时间陪他,他常常说等他长大以后赚了钱,他要好好孝敬他奶奶。奶奶在她的记忆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小时候的陪伴很重要。
可以常常陪孩子写写作业什么的,之前我认识一个母亲,她就手把手教孩子写作业,画画的时候也在身边陪着他,无论上什么课都会在身边陪着,是全职妈妈,有母亲小时候在孩子耳边的淳淳教导,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性格上,都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只要你出来的孩子以后也会很依赖父母,没有独立的感觉。
尽量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有单独玩的时间,不要把他逼得太紧了。虽说现在要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在起跑线上用劲过猛了,以后就会越走越慢的。尤其是在以后做决定的时候,要放开手让他自己做,让他有独立的性格,不要总是让他依赖父母。以后父母总是要远离他的,他也总是要成人成才的,
最重要的是不要逼迫他做什么,让他做他喜欢的事,就像如果她不喜欢钢琴的话,你也不要硬让他学,因为他不喜欢,所以他也不会用心学,也学不好,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让他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觉得每个当父母的都是合格的,因为没有哪个当父母的不爱自己孩子的,所以谈不上合格不合格,全心全意的付出就是最好的。
每个父母爱自己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样。我父母对我们就是比较溺爱的,妈妈这这些年因为照顾爸爸所以一直没有机会上班,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所以她心里应该会有遗憾的吧!
妈妈对待我们姐妹都是比较溺爱的,初中上早晚自习,她似乎也跟我们一起上的,早起做饭,晚上到家也是夜宵,从来没有断过。从来都是默不作声的付出,没有抱怨过一句。上了大学之后,妈妈生怕我吃不好,所以每次给的生活费都是多的。隔三差五的打电话问候我,刮风下雨的都是第一时间打电话。我们的事情她总是放在第一位。
后来结婚之后,看到婆婆,她对待自己孩子跟我妈不一样,她对待孩子总是不闻不问的,感觉她挺自私,只顾自己。老公在外地上班,她从来没有嘘寒问暖的问过一句,我实在是理解不了,有时候甚至怀疑老公是不是亲生的。老公说他从小吃方便面长大的,我真是心疼老公,心里甚至有点讨厌他妈妈。
后来想了想,哪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有些是表现出来了,或许老公的妈妈,不善于表现出来,心里还是挂念老公的。我也不能拿自己的妈妈跟老公的妈妈比,毕竟人跟人不一样,根本没有可比性。
第一,在成年之前,保证好孩子的衣食住行。
我的父母都是很好的父母,我成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小的时候,都是他们照顾我,给我买衣服,给我准备好食物。
我被他们养的,长的很漂亮,有一个高高的个子,成绩还不错。
可是自从上了寄宿初中后,一切都是自己照顾自己了,原来不觉得他们付出了什么,等到一切都是自己决定的时候,才觉得那并不简单。
确实,时间证明了一切,在我自己照顾了自己一段时间后,显然没有以前水灵了,当时觉得还好,后来看自己的照片,才发现那是差距。
第二,在关键的时候告诉孩子他应该做什么。
比如说在他走错路的时候,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及时纠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当然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这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父母在关键的时候,告诉孩子他应该干什么,来提高一下自己的素质。
比如该学习的时候要学习,比如说他长大了,该学学理财了。
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财务,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规划一些。要有目标,要有理想。
人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一个父母,其身上所背负的责任是很多。只是单单的把孩子抚养长大的父母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一个好家长,应该时刻关注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让他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且长大后能有所作为。这才合格的父母应该思考的问题。
现在,中国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迫切的要求孩子的好成绩,所以社会上出现了“虎妈式”"狼爸式"极端的教育模式。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恐怖的,并不利于一个孩子心理的健康状况的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父母虽然也是一心为了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但是只一昧的要求智商上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是否快乐。批评与教训大过了对于孩子的赞赏,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这样的父母,是不合格的。
在现代的社会上还有一些父母,由于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最重要的陪伴。这样的父母虽然能给孩子带来富裕卓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却失去了作为一个孩子最最需要的父母的爱和关怀。这样的父母也是不合格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好好的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快乐成长,因为这才是最最重要。
一个好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像是朋友一样的其乐融融,欢乐无比的关系。而不是由于父母不正确的成长教育方式,与孩子之间产生代沟。在这一点上,欧美国家的父母相比中国的普遍父母来说就做的更好。所以,中国的应该明白,时刻关注和陪伴着孩子的成长过程,给孩子最好的爱,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做的。
评判合格与不合格最高的评判人应该就是自己的孩子了。我认为我的父母不仅是合格的父母而且还是伟大的父母。
我的家庭经济条件很普通,爸爸妈妈吃了很多苦因为供我和姐姐上学。直到这几年姐姐大学毕业经济独立后我的家庭条件才得到了好转。可是从小到大我从来不觉得我没有享受到物质上的富裕我的爸爸妈妈是不合格的父母,相反我很爱也很敬佩我的爸爸妈妈。
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穷志不穷,再穷也不能让我们缺少教育。”很多时候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工作,任劳任怨就是为了两个孩子可以生活的更好。我的家庭氛围也很温馨,爸爸妈妈也很和睦。
爸爸妈妈对我们进行的教育让我一辈子受益。小时候我调皮好玩学习成绩很差劲,妈妈爸爸从来没有因为成绩责骂过我,反而一如既往的对我好。但他们会让我体验生活的不容易来告诉我好好学习。准确来说是“吃苦教育”,他们要求我得到的每一分钱都要通过劳动。这个要求下让我懂得上学是一件轻松幸福的相比于父母的劳动,也让我懂得了劳动的不容易。
合格的父母应该是关爱关心孩子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适当点播,多去表达对孩子的爱。夫妻双方应该和睦,父母吵架受伤最大的就是孩子。父母双方要懂得经营家庭,不要一味地去表达自己的不满,互相理解与包容。
父母和孩子多进行互动沟通,有时间一家人出去旅旅行看看风景。一家人多在一起培养感情,这样子的家庭生活会很幸福,你们也是合格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