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熊孩子有千百般问题,但那是熊孩子自己的不对,然而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对一个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的小孩出手,那只能说这个成年人幼稚和没有教养。
其实面对熊孩子的种种过分行为,并不一定只有说教(小孩未必听)、无视(助长熊孩子行为)和动手打(说不定造成什么后果)这几种解决办法,给大家讲一个我的亲身经历吧——曾经在一个英语夏令营任教,班里的小孩子主要是8到12岁的小学生,但是有一个小朋友只有6岁,可爱的时候是真可爱,但熊的时候也真熊,谁都管不了,甚至对家长大吼大叫,闹得凶的时候,甚至会满地打滚。跟我一起的老师都不怎么敢动她,有种说不得打不得的感觉。
终于有一次太过分我觉得不管不行了,于是从正面握住她的两只胳膊,让她面对着我,认认真真的跟她谈话。
一开始,小姑娘又想使出原来的招数,拼命想要挣脱,扭动身体,力气大到让我一个成年人都不敢相信,这是6岁的小孩子,然而再怎么说也是太小,我控制住力度不伤到她,但是让她绝对挣不脱,渐渐的小朋友发现了大人的力量仿佛一种绝对威信,她的眼神开始出现了敬畏,也安静了下来。
在那之后再跟她好言好语的讲道理,终于肯听得进去了,最后我拥抱了她并带她去上课,她的小手主动拉起我的手,像是在表达一种承认。
夏令营结束后家长都觉得小朋友懂事了些。
这件事给我的经验就是,小孩子之所以无法无天,是因为他们相信你对他们无可奈何,大人应该击碎这种幻觉,适当地显示一下力量,让他们懂得秩序所在,其实也是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在面对熊孩子时,别忘了自己是成年人,不要用熊孩子的方法去对付熊孩子,小孩子不懂事没教养,那是教她的家长有问题,难道自己也是没有人教养吗?所以遇到熊孩子时,你有本事请对他的家长使,如果家长也不讲道理(大概率),你真动手打了人家也算为民除害,当然这是开玩笑的。
我看来,熊家长会随时随地向外界倾倒负能量,这种人唯恐避之不及,尽量不要跟他们以任何形式打交道。而熊孩子就是潜在的负能量传播器,我们没有必要为他们的成长埋单,能控制住就控制住,但是不要动手,实在不行就离远点算了。
分情况。
如果这个小朋友调皮捣蛋,无意中弄到我,我会和他好好说这样是不对的,比如前两天发生的孕妇伸腿踢到小朋友的事情,那个小朋友很明显就是无心之举,不是故意的,完全可以和他好好说,不要直接上来就动手动脚。
还有一种小朋友就是故意的,家里太宠溺了,没有教育好,还有那个熊孩子推到孕妇的事情,原因只是想看看这样推到她会不会流产。
新闻中的这个熊孩子是真的熊,第一次踢男子,男子没理他,谁知他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踢他,这还能不教育吗?这个熊孩子的父母难道没有教过他在公众场合不要给别人带来困扰吗,他今天可以踢一个成年人,明天也可以伤害比他更小,更没有反抗能力的弱者。
面对熊孩子,我的确可以反击,可以说教,可以和他的父母商谈,也可以改变方法,用另外一种平缓的事件给他予以教育,而不是像新闻中的男子一样直接给熊孩子来一个过肩摔。
还要区分是家长熊,没有管教,还是小朋友真的皮。
有一次出去玩看电影,很大的一个厅,就有一个小朋友在影厅内到处奔跑,还到处叫唤,他外婆根本就不管,还说他是小孩子,你们干什么要跟小孩子计较。就这样小朋友闹了二十多分钟,根本没办法看电影。我就把小朋友带了出去,找工作人员,说这个小朋友一直在厅内跑,叫外婆。会不会是走丢的。
过了一会那个外婆就追了出来,我说:“他叫你的时候,你怎么不搭理呢,我们都以为走丢的”。外婆这才一言不发的抱了他回去,后面全程都在管这个小朋友,再也没让他到处奔跑和喊叫。
所以啊,在遇到熊孩子的时候,先看家长有没有在,毕竟这是别人家的小孩,不要管教不成反而惹自己一身骚。家长在的话就管教家长,家长若是无所作为,就用其他办法。
看到有个网友分享说坐高铁,后排座的小朋友很吵,一直闹着要玩他的ipad,他妈妈不管,他就邀请小朋友一起看电影,一开始放的还是适合小朋友看的,后面就干脆带着小朋友一起看为爱情鼓掌的爱情动作片,家长脸都绿了,把小朋友带回去,他还不肯哈哈。
既然你不肯管教你家的熊孩子,那也别怪别人替你管教了。
遇到这样的熊孩子,我是不会出手的。
因为我从小就是乖孩子,一直不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可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打心里有一种痛快的感受。
因为这就是一个“大熊孩子”教训“小熊孩子”的故事。
一定有人会想: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明明人家还是个孩子,咱们成年人应该迁就、包容。
曾经我也这么想,认为不该和小孩子计较。
可自从关注校园暴力以来,我的这一想法就改变了。
比如前两天的新闻里,凌晨12点,一个17岁的少女因为打呼噜,被室友叫来的同学一共8人扯着头发,躺在地板上被踩着手脚连续殴打10多分钟。
在你的印象里,会不会强烈的反差呢?
17岁的高中生少女,不应该是青春活泼、善良美丽的形象么?怎么会做出这么暴力残酷的事情呢?我也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这么有“杀伤力”?
一次次闯入共众的视野,一次次颠覆我们“老实人”的三观。
后来看的多了,也有些明白了。
很多熊孩子之所以会霸道、无礼甚至暴力,大多是因为他们生活环境的纵容。
这个纵容不是故意的,而是当熊孩子的“熊性”展现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在事前被及时阻止和在事后没有适当的教育。
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知老。
没有教育和制度的管束,熊孩子长大成人后的“熊性”会更具破坏力。
故事中的成年男子在回应熊孩子的无礼和暴力时,采取的是以牙还牙的态度——也踢了小孩子3次。
这样的处理方式明显是一种报复性心理,对一个小孩子这样报复,可见这个成年男子只不过是个长大了的熊孩子。
一个“小熊孩子”与一个“大熊孩子”的碰撞,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黑吃黑”,能不痛快么?
在次也提醒那些纵容孩子的家长,你的孩子处处都想占别人便宜,无礼、暴力也被你宽容,未来会惹出什么麻烦,谁也不知道。
你要么管好自己的孩子,要么多给自己准备点养老钱吧!
作者:剑仙 公众号:做自己呗
做一个不忘初心的自己呗
看到网上有很多评论,其中两条记忆犹新:
第一条:不知死活的,遇到了不知轻重的。这一条很精辟,这个7岁的男生,确实还是一个不知死活的年龄,在他的仅有的7年生活经验中,想来是少有被挨揍的经验的,对方是一个大人,在他的概念里,应该不会和他当真,顶多会教训,但不会动手。这个不知死活的背后,可能还是男孩本身真还是个熊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横行于他的小小世界,哪承想,有朝一日只是用踢了叔叔几脚,就被揪起背摔脚踹,这样的大动作,着实吓坏了宝宝呀。
再看那个不知轻重的。21岁的他,在我们看来,真还可以算成为刚刚长大不久的孩子吧,这个大孩子,比那个7岁的熊孩子还熊。你敢动我,我就弄死你。一是为出气,二是为教训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崽子。这样看看,还真是有趣,不就是一个大熊孩子和一个小熊孩子的故事吗。
第二条:这个小伙子算是为许多个“我们”出了一口恶气。想来也有道理,现在的孩子们,都是家里的宝贝,动不得骂不得,连大声说话都会被一旁边的父母虎视眈眈。所以呀,现在的孩子们,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霸主出世,连老师都不好招惹。有这么一些孩子出了门也是肆无忌惮,其它人遇到类似的小事,忍忍就过去了,大不了在心里骂一句:谁家的孩子,这么没有教养。所以,这第二条评论也是很有意思的。
至于我,我应该不会出手。 一是因为人家毕竟只是一个孩子,让让也不吃多的亏;二是,就算孩子再错,他的家庭教育,是他父母的事情,我们,无权评判与指责。
图|网络
慢下来,心生活,我是心理咨询师蒋敏,愿与您一起寻回生活的初心。
欢迎关注公众号:翔步心理 ID:JiangminXL
最近总是看到很多有关“熊孩子“因为调皮捣蛋用语言或行为激怒成人而被打的新闻。首先对于“熊孩子”的这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不喜欢,觉得"熊孩子”的这种不好的行为应该要被制止,甚至发生时应该给与一定的教育,让其知道自己的错。但是对于这些成人对孩子采取的暴力惩罚行为我却极其的反对。
就如这侧新闻中7岁的男孩子用脚连续踢了男子,而这男子却将其抓起摔倒地面,并用脚在孩子头上跺了好几次,将孩子打伤。这男子的行为未免太凶残了!男子当时是解气了,可是换来的是什么,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了,仅仅就是图一时之快而将一个孩子给毁了吗?男子的这种行为比起这个7岁孩子的行为,真的是熊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了,这就是犯罪行为。
确实有些孩子非常调皮,甚至是不分场合的进行捣蛋,给别人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几岁的小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出于好奇也好,出于家庭的疏于管教也罢等等,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在犯错的时候都应该得到一些改正的机会,而不是得到那种大家口中所说了“教训”,有些思想比较偏激的人就觉得应该当场给熊孩子一顿打,修理一下,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殊不知,他们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试想一下如果这样一种以暴制暴的行为和思想充斥着整个社会,那我们的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吗?我们都是社会人,孩子也是在社会中长大,社会就是一个大环境,一个大家庭,小家教育要抓紧,大家教育一样不能少。每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都在影响着周围的人事物,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给我们的孩子们更多正面的力量和引导!绝不是暴利!
遇熊孩子是否出手,要看具体的实际情况。
通常情况,带着孩子出去玩,偶尔会遇到其他调皮的孩子,有的可以称为熊孩子。我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就属于这种类型,所以也能理解其他家长的心理。所以,遇到这样的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只要是不太过分,第一次,我还是会忍一忍,不出手,就当孩子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调皮导致的。
如果孩子第二次依然调皮捣蛋,我会委婉的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这样大家都不喜欢,会没有朋友的。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同样的说辞,只不过,自家孩子,第一次的时候就会出手教育。
如果孩子家长,在场,我就不会出手了,会把孩子拉倒一边,避免与这样的熊孩子在一起。比如说周二傍晚,带孩子在小区里广场上玩,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儿子在打篮球,两个孩子都比我家孩子大。如果孩子家长,在场,我就不会出手了,会把孩子叫一边,避免与这样的熊孩子在一起。
比如说周二傍晚,带孩子在小区里广场上玩,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儿子在打篮球,两个孩子都比我家孩子大。小Y拿了新买的警车在玩,打球的小朋友远远的就大喊:臭汽车,坏警车,烂警车。。。。。。另一个大一点的还试图抢玩具车。
孩子妈妈觉得自家的孩子行为不妥,只是口头上说不要这样做,孩子依然大吼大叫,还伸手打了另一个一起玩耍的小朋友。
我当然不高兴了,拉起两个孩子就朝广场另一边走去。孩子小,不清楚情况,我只是告诉他们,哥哥不想和你们一起玩,我们自己玩。
有时候,语言暴力也很可怕的。需要家长一起协助处理
@愿与你一起擦亮星星,共同成长。欢迎关注公众号:擦亮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