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一定是经历了绝望才会选择自杀。贫穷,有时候甚至比死亡更可怕。
我曾经有幸在富士康工作过一段时间,众所周知,富士康前几年一直因为自杀事件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媒体对外宣传的是:富士康员工由于压力过大,选择跳楼自杀。
其实新闻媒体歪曲了部分事实,在富士康内部培训的时候,负责培训的主管就说到:其实大部分选择自杀的富士康员工,并不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是因为家里出了事情,急需要用钱,他们也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选择的自杀。因为这样可以获得几十万元的赔偿,能够解家里的燃眉之急。
新闻里的少年撞了人,也一定是因为担心无力赔偿,才选择了这条路,大好的年华葬送在了这一次事故里。
只有穷过的人,才能理解少年为什么自杀,当你连生活负担都难以挑起的时候,一件小事也足以让人万劫不复。
我有一个远方的亲戚,因为家里没钱,高中读完就出去打工了,因为文化水平不够,给别人当过保安、做过服务员,在大城市折腾了两三年,一直也没有存下什么钱。
两年前他父亲生病住院,被告知出院至少得花好几万,第一次遇到父亲重病的他到处筹钱,想要治好父亲。可没想到的是,他父亲知道这个消息后当天晚上就走了。因为几万元的医药费,一个父亲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描述,也许在普通人看来,几万块钱并不算一个多么大的数字,但是对一个本身活着就需要勇气的人来说,几万块也许值得他为之拼命。
赔偿高不高,与数字无关,而是与当事人的经济状况有关,可惜了一个大好的生命。希望在国家制度的完善下,少一些这样的事情发生。
赔偿没有那么可怕,只是七八万而已,完全可以通过家里人处理,可怕的是我们内心的恐惧。
袁某骑摩托车撞人后,因为怕承担不了赔偿金,故而选择跳楼自杀,逃避责任。事实上一死了之看似简单粗暴,但是撞到人也未必就是世界末日。选择以死来逃避责任,反映的是青少年对责任感的缺失,世界观的扭曲和崩塌。
逝者已矣,但是这件事情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
第一,我们遭遇事情的时候不够冷静。经常看到一些开车撞到人的时候,被吓到失去理智,因为怕赔偿不起,所以反向把受伤的人碾死。这是失去理智的行为。
其实很多人都有购买过保险,基本上第三责任险50万100万属于标配的了,所以即便是撞到人,保险公司也是能够代为处理的。而且他们的处理方式非常合法科学,又不会让受害者胡来。所以这些人进行二次伤害的人做法就非常错误。
第二,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到走进社会,全程都有父母陪护,他们很少自己去独立面对困难。等到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巨大的心理压力能够把他们压垮。像此事件中的少年,过失导致对方被撞,这样的压力他无法独自面对,想到以后种种不利局面,精神崩溃,马上做出更不理性的行为。
第三,没有培养孩子足够的责任心。一个人只有意识到要对自己造成的后果负责,才能够坦然面对自己捅下的篓子,才能够自己勇于承担。正是父母在平时包揽太多,导致孩子从未为自己的错误买过单,所以真正要买单的时候,缺乏底气。
最后只能选择逃避,不敢承担就只有逃离。但是一死以避之,实在令人痛惜,这个世界还有更好的选择。
看到这种新闻真是心痛,尤其是另一边还在因为范丞丞一张照片卖了480万的新闻,都是17岁的孩子,在这种对比下让这个生命的消逝显得更为惨烈。
在出现了撞人事故后,这个17岁的孩子并没有逃跑,而是将伤者送往医院,也将身上仅有的800块交了医疗费,从这方面来说这个孩子是有担当的,也是善良的。所以不要说什么心里素质不好,抗挫折教育不到位什么的,分文钱难倒英雄汉的事情不是没有过。何况只是一个17岁的少年,我们17岁的时候谁能知道生命可贵于所有?那个年纪,谁能够从容面对遇到的挫折,我们不是也经常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觉得世界都崩塌了。
六、七万的治疗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不算是一个小数目,足够让很多人沮丧和无助了。我们还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否与伤者父母发生过争吵,也不知道他的家庭环境如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家庭环境一定不是富裕家庭,他一定知道这个钱足以让父母、让他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否则一定不会采取这么极端的方式。
另一个侧面,我想要说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重视生命教育,不要意味的贫穷教育。我记得爸妈总告诉我家里没钱,上大学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确实因为这样的说辞变得懂事和节俭,但是也因此一度觉得赚钱比很多事情重要。后来当爸妈在这个城市给我买下了房子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们的良苦用心。勤俭节约确实是美德,但是我们更应该让孩子明白,没有什么比生命、比积极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事情,也应该让他们明白,无论什么时候遇到困难,一家人在一起就一定能扛过去。
这一桩不幸的事件发生在云南省邵通市,一个年仅17岁的男孩骑摩托车撞伤一名7岁儿童,导致其腿骨折和脑淤血,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并支付医药费用后,得知后续治疗仍需7万元,或因无力承担医药费用,或因此事带来的连锁反应,这名年仅17岁的男孩选择从医院楼上纵身跃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愿逝者安息。
看到这则新闻时,不仅深感遗憾。类似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事件常常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前几年发生过因交通事故担心无力承担后续医疗费用,肇事者用刀将伤者捅死的事件。如此种种,无不都是因为担忧交通事故造成他人受伤后的昂贵医疗费用。
对于很多人来说,7万块钱可能只是小小一笔钱,甚至有人调侃说7万元在北京都不够买一平方米,但对于年收入很低的云南省邵通市,对于一个年仅17岁、尚未经济独立的少年而言,这7万元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但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目前的医疗资源仍然及其紧缺,老百姓可以通过正常的医保手续来减少自己日常的医疗开销,但一旦因一时疏忽造成交通事故,导致他人严重受伤,所要负担的后续医疗费用是及其昂贵的,再加上相应的营养费、误工费、与伤者家属沟通带来的重重压力等,对肇事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险的意识也越来越清晰,许多人通过为车辆、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来降低因意外而带给自己的风险。如果这位17岁少年的家人为家里的摩托车购买了保险,或者这位受伤男孩的家长为他购买了意外险,或许悲剧就可以避免。
云南昭通,一名17岁男子骑摩托撞伤一7岁儿童,当他为伤者缴纳800元费用后,因担心无力支付后续的上万元医疗费用,翻到住院部10楼窗外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
我觉得撞人后的赔偿,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隐性的心理上的压力。
先说经济方面的压力吧。
假设住进ICU重症监护室,一天1万多的费用,那不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家庭能承受的了的,甚至可能倾家荡产也负担不了。
假设只是动个手术,突如其来的手术费费用,少则几万,多则十几、几十万,一下子拿出那么多,也可那压垮他原本的家庭。
就算既没有进ICU,也没有进手术室,但是需要住院观察治疗,那也是一笔费用,不过这笔费用相对前者来说,应该还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重点,骑摩托车的男子是17岁,17岁就要打工赚钱,养家糊口,他的家里条件想必不会太好,否则这个年纪应该还在读书上学。
对于他来说,他犯的错应该是家里来承担。而他自己也很清楚,这笔费用家里承担不了。
当然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很重要,如果他的父母跟他说下,钱他们想办法,而不是让男孩自己承担这一切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他应该也不至于崩溃跳楼。
撞人后的赔偿,肇事者其实本来也是无心之过,如果他们有能力支付,那自然最好,但如果他们没有能力支付,悲剧已经酿成,自杀只会再徒增一场悲剧,何必呢?不如双方都冷静下来,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哪怕是受伤者家里自己先拿钱救人,然后肇事者再以后边赚钱边还,是否可以避开这一场悲剧。
云南邵通的一个男孩,在十六岁这样的花季年龄,为了区区的几万块钱的赔偿费而自杀,这时让人太惋惜。赔偿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低。
搜索网上其他类似的新闻,早在2009年,一个18岁的少年因电瓶车撞倒老人,老人被撞断了骨头,被索要赔偿3万元。孩子被撞伤家属团团围住,他们不放人,自己的妈妈也不管不问,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压垮了这个孩子,三万元一条命!有时候人的生命真的就这么的不值钱,不是说孩子不惜命,社会的冷漠,父母的责备,被撞人家属的威逼,他只是一个刚成年的孩子而已。
为啥现在人们都怕去扶老人,为什么很多撞人事故宁愿多次把人撞死也不愿意去救治伤者。这些社会的根结所在都是一个钱字。有些及时金额在我们看来不多,但是对于撞人的当事人,也许就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巨款。我们有很多想象不到的贫困的人,这些人,不仅内心贫困,他们的内心也非常贫乏。得不到父母、社会、被撞者的谅解,一个孩子而已,他们哪里承受得了这么多。
在这些案例里面,哪怕他们的父母多担当一点,站出来说:儿子,别怕,你还有爸妈,我们一家想办法渡过难关。那么孩子的结局也不会成为现在这样。孩子的生和死也许就是一句话的事。
撞人赔偿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这些压力真的会让一个美好的生命付之一炬!
————————————————————————
关注微信公众号:二宝妈育儿经。蒙特梭利中级教师、多家平台育儿专栏作者,自媒体人。
关注我!了解更多孩子在成长中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