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摩拜单车折价(远低于前一轮估值)27亿美金卖给美团,便预示着共享单车模式很难独立生存下去。而小黄车坚持到现在已经看不到什么希望了,更加说明了整个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完全坠落。
为什么一年前还火爆全国的共享单车仅仅狂欢了几个月以后就迅速衰退呢?这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共享单车并非真正的共享,而是一种单车租赁。我们最熟悉的共享模式是滴滴,滴滴公司没有一辆自己的车,它平台上的车都是私人的。所以它除了自身的运营费用,没有车辆维修费用,没有保险费用,车位费用等等。
但是共享单车则是重资产运营,所有单车都是它的资产,而资产用的不好就是负债。以小黄车为例,小黄车据称共计投入了2000万台单车,按照每台车造价200元算,造车费用就要40亿,这还是前期投入。
后期还有维修费用,由于折损率非常高,养活一支庞大的修车对于并不容易,据称小黄车每天的维运费用达到了500多万,一个月就能烧点一个多亿。
第二,正常投入资金庞大,还有就是发生单车偷盗和故意损坏的概率非常高。我感觉现在共享单车的损坏率起码有一半。也就是说你有一半的单车造出来等于打了水漂,全部变成报表上的不良资产。
第三,盈利模式没有找到。原先对共享单车的折损率估计不足,而对于骑行产生的收益又过于乐观。结果在实战中发现骑行收益都不能覆盖每天的营运费用。这是个现金流为负的亏本买卖。
加上前期补贴大战,导致骑行价格一路走低,共享模式始终处于烧钱的状态。一旦停止补贴,用户又跑了,非常头痛。
共享单车也想过卖广告位赚钱,或者开拓国外市场,但是这些举措都以失败告终。总而言之,共享单车投入大,负收益,没办法赚钱,只能成为商业模式的一个失败案例了。
#戴维的ofo
从迈入2018年,特别是最近半年,戴维所带领的ofo一直忙于应对不同对于ofo的质疑。戴维很自信,他一直反复强调,ofo不会倒闭,其他的都有可能。对于共享单车的变现,戴维则认为,行动有些晚了。比如广告等业务,只是众多观望者,包括我这个吃瓜群众都很疑惑,这份自信,到底从何而来,依仗如何。对于ofo是否将一直保持独立发展,还是寻求其他方式,戴维则一直没有给出外界一个明确的是或者否的答案。
#退押金难题
不止一次了,而是很多次。市场对于ofo的信心,如戴维焦虑的心情,起起伏伏,用户也是走走来来,现在也不知道还在不在。年初的时候,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纷纷选择了退掉押金,选择其他共享单车。免押金,摩拜,哈罗,纷纷开启免押金模式,也是一度挤压着ofo的用户和市场。
#理想主义者
那个喊着要和ofo一起战斗到最后的戴维,也鲜少喊着热血,给员工打着鸡血了。对于ofo,他想要做的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盈利,比如带着员工一起重塑企业文化等等。其实参考摩拜,被美团收购后,发展发向越发清晰,模式越发成熟。反而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关于盈利或者发展模式,让人还是保有期待。
#写在最后
其实不管最后小黄结局如何,戴维都算做英雄,祝福。
共享单车的流行热潮,在今年开始逐渐退却了。为什么这个当初被大多数人看好的火热行业,现在却困难重重呢?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是共享单车竞争太过激烈,利润下滑太快。
这个行业虽然说挂着“互联网+”的名头,但是本质上还是基础的出行行业,提供的产品就是简单的自行车而已,所以市场竞争很激烈,只要有风投、有钱往里面砸,就能催生出很多家公司来。
于是,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几十个品牌,比如OFO、摩拜、永安行、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熊猫单车、优拜单车……于是,几十家公司在各大城市大打出手,一时间,马路、小区、人行道各处都塞满了花花绿绿的单车。
虽然说,方便了人们出行,但是这个行业很快进入了自由竞争市场,收益率就会迅速下降。毕竟嘛,刚开始只有一、二家公司赚钱,后来有二十家公司一起争夺,而城市人口还是那么多,大家的利润就都不够支撑了。
第二,是共享单车的维护成本不低,资产本身太重。
别看共享单车对每个人能收1-2元不止,全国数亿人每天在骑行,那么每天有上百亿元的收入。但是,单车本身属于重资产,据统计,摩拜单车的第一代造价,竟然高达上千元,而OFO单车的成本,通常在300-400元一辆,这还只是它的原始成本,更高的成本在于后期维护。
单车由于是公共物品,无人看管,其实损耗率是很大的。即使第一年刚出来时是崭新的,但是经过2-3年的损耗,日晒雨淋,露天下的自然界腐蚀,以及人为的破坏,这些单车都需要人工进行修理或报废。
再加上这两年来,公共场所被单车大量堵塞,引发不满,各家单车公司也派专人对单车进行统一安置、摆放,这又是一笔新的人工开支。
和滴滴打车这样的汽车共享行业不同,汽车是属于每个消费者自身的资产,滴滴公司不需要进行支出维护;而共享自行车却属于公司本身的资产,需要日复一日投入大量资金维护。
第三,共享单车一直没找到可靠的盈利模式。
能够活下来的单车企业,其实都是靠风投。但风险投资家是需要高盈利的,不然为什么持续每年投钱?
而单车的收入,每人每次1-2元的价格,再扣除高昂的维护成本,其实盈利率是不高的。它必须把押金、租金收入进行置换,比如再拿去投资基金、股票等,或者等到上市,形成资本市场——而这些手段,都和单车本身的盈利不是一回事。
所以直到如今,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很模糊,于是,风投渐渐对它丧失了兴趣,很有可能到下一年会撤资。而失去了外部资金供应的单车行业,很快就会断血倒塌。
以上三点,就是共享单车实施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
共享单车的流行热潮,在今年开始逐渐退却了。为什么这个当初被大多数人看好的火热行业,现在却困难重重呢?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是共享单车竞争太过激烈,利润下滑太快。
这个行业虽然说挂着“互联网+”的名头,但是本质上还是基础的出行行业,提供的产品就是简单的自行车而已,所以市场竞争很激烈,只要有风投、有钱往里面砸,就能催生出很多家公司来。
于是,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几十个品牌,比如OFO、摩拜、永安行、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熊猫单车、优拜单车……于是,几十家公司在各大城市大打出手,一时间,马路、小区、人行道各处都塞满了花花绿绿的单车。
虽然说,方便了人们出行,但是这个行业很快进入了自由竞争市场,收益率就会迅速下降。毕竟嘛,刚开始只有一、二家公司赚钱,后来有二十家公司一起争夺,而城市人口还是那么多,大家的利润就都不够支撑了。
第二,是共享单车的维护成本不低,资产本身太重。
别看共享单车对每个人能收1-2元不止,全国数亿人每天在骑行,那么每天有上百亿元的收入。但是,单车本身属于重资产,据统计,摩拜单车的第一代造价,竟然高达上千元,而OFO单车的成本,通常在300-400元一辆,这还只是它的原始成本,更高的成本在于后期维护。
单车由于是公共物品,无人看管,其实损耗率是很大的。即使第一年刚出来时是崭新的,但是经过2-3年的损耗,日晒雨淋,露天下的自然界腐蚀,以及人为的破坏,这些单车都需要人工进行修理或报废。
再加上这两年来,公共场所被单车大量堵塞,引发不满,各家单车公司也派专人对单车进行统一安置、摆放,这又是一笔新的人工开支。
和滴滴打车这样的汽车共享行业不同,汽车是属于每个消费者自身的资产,滴滴公司不需要进行支出维护;而共享自行车却属于公司本身的资产,需要日复一日投入大量资金维护。
第三,共享单车一直没找到可靠的盈利模式。
能够活下来的单车企业,其实都是靠风投。但风险投资家是需要高盈利的,不然为什么持续每年投钱?
而单车的收入,每人每次1-2元的价格,再扣除高昂的维护成本,其实盈利率是不高的。它必须把押金、租金收入进行置换,比如再拿去投资基金、股票等,或者等到上市,形成资本市场——而这些手段,都和单车本身的盈利不是一回事。
所以直到如今,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很模糊,于是,风投渐渐对它丧失了兴趣,很有可能到下一年会撤资。而失去了外部资金供应的单车行业,很快就会断血倒塌。
以上三点,就是共享单车实施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
ofo郑州公司据传已经人去楼空,共享单车自从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才过去了几年时间,而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变得困难重重。很多共享单车公司由于资金链短缺或断裂,公司经营难以为继,不得不宣告破产。即使是目前仍在运营的几个共享单车企业,也是因为有投资者持续不断注入资金,才得以维持目前的经营,但是它们潜在的风险仍然很大,一旦投资者决定不再投入新的资金,那么这几个企业的经营就会出现问题。共享单身的实施如此困难重重,在我看来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共享单车行业是一种非常烧钱的行业。每一辆共享单车的造价,少则就需要上千元,这些钱是需要企业在一开始就投入的,因此,共享单车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很大,对资金的依赖很高。只有企业能源源不断地收到各种投资人的投资,才能不断将共享单车投入新的城市,才能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2、共享单车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共享单车每半小时只收取一元钱的使用费用,除了这部分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与支出相比,共享单车企业的收入远远低于支出,因此,共享单车企业只能依靠外部资金注入才能得以继续存活,一旦外部资金被断后,企业就很难继续运营下去。
3、共享单车损坏率高,折旧速度快。共享单车一旦被投放到城市后,就很难对它进行追踪和管理,如果单车出现了损坏,很难及时得到有效维修,最终这辆单车的命运就是被遗弃在路边,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慢慢生锈,直至最终报废回收。很多时候共享单车在还没有回本的时候就已经被损坏,被遗弃了。
前几年,共享单车在国内可谓火热,无数的共享单车公司接二连三出现,满大街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比如优拜单车、悟空单车、小鸣单车、薄荷单车......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争后,共享单车的市场只被ofo、摩拜和哈罗单车分割。最近爆出ofo郑州公司人去楼空,让人不得不思考共享单车的实施为何困难重重。
我觉得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国民整体素质水平还不够高。共享单车能解决回家的最后一公里,给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但单车属于公共产品,所以很多人都不会像爱惜自己的私人物品一样爱惜它,这导致了共享单车损坏率特别高,整个共享市场的运行也会遭遇一定的阻碍。
除此之外,有些素质低下的人还会对单车进行故意毁坏,比如拆解破坏、推到河里沟里、挂到树上去,甚至有的直接砸掉关锁系统,将车子偷回家自己用。这些行为都让共享单车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有些公司因为没有足够的候补资金填补新的单车来继续运行下去,直接宣布破产了。
而且,共享单车的出现危害了某些团体的利益。比如在一些偏远的地铁口,没有公交车运行,根据受众需求会衍生出一些摩的车队,他们以搭载乘客为生。共享单车的出现,很大程度冲击了他们的生意,因此会对共享单车心存敌意,甚至去故意破坏,这也是地铁口单车掉链子、轮胎没气等现象比较多的一个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