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活久见,连红绿灯都有躺着的,难不成现代都市人都改为爬着过街了?仔细看了下新闻才知道,承德市启用的这种躺式红绿灯,是一种安装在斑马线前段的地面红绿灯,和立杆上的信号同步使用。
据说之所以会想到推出这种红绿灯,是为了照顾过马路的低头族和手机党,让他们在一边低头看手机一边过马路的时候,不至于忽视红绿灯的警示。
那么,躺式红绿灯的效果比立式的如何呢?真的能够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吗?我看未必。
第一,手机党不见得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受害者。
虽然说现在街上看手机的人的确越来越多,但在我的经验里,这些人只要以年轻人居多,而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反倒大多是些中老年人。
特别有些老人,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觉得反正汽车也不敢撞他们,过起马路来相当随意,别说不看红绿灯,就是没有画斑马线的地方,他们也照样在车水马龙里横穿自如。
第二,就算低头族和手机党真的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制造者和受害者,把红绿灯放倒安在地上,他们也未必看得到。
这些爱玩手机的人之所以会忽视前方的红绿灯,不是因为他们低着头看不到立式红绿灯,而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手机,注意力根本没有放在过马路上。
对于手机党来说,走路已经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自动行为,就是把红绿灯摆到他们眼皮底下也是徒劳。
第三,红绿灯只能是一种预防手段,减少交通事故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家遵守交通规则。
其实不仅行人,开车骑车的人也同样需要严格遵守规则。我经常看到马路上骑电瓶车的人对红绿灯视若无睹,横冲直闯,简直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如果大家不意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约束的话,再多的红绿灯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啊!
效果并不是一定会好很多。承德启用躺式红绿灯真是让人觉得很好奇,红绿灯躺下应该是什么样子,原来是把红绿灯和地面结合在一起,显示红色或者绿色。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提醒低头族什么时候应该过马路。
小编看到这个新闻第一感觉是非常的欣喜,这说明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社会的变化进行了自我的探索和升级,这个态度是非常好的,但这个躺式交通灯的作用还需要经历社会更多的考验。小编觉得主要有下面的几种顾虑。
一是白天亮度问题。很多网友反映在晚上的时候确实很方便,在下意识要过马路的时候看到红色灯还是会止住脚步,可在白天,这个躺式红绿灯就没有普通的红绿灯那么醒目了,同时也不是很容易分辨颜色。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达到设置红绿灯原本的目的还需要观察以后的效果。
二是对低头族是否真的有保护性作用。承德交通管理部门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让“低头族”们更好地看到红绿灯,不要在无意识中丢失了自己的生命。看着手机过马路,甚至是听着耳机过马路等行为,小编在生活中经常见到,记得有一次在过马路途中一个女士因为低头看手机完全没有注意到有一个左拐车辆要从她前面经过,差点被车撞倒;有的人夜晚过马路的时候,匆匆抬头看一眼发现没有车就直接低头过去,殊不知很容易被快速行驶的车辆撞倒。
这些低头过马路的人在迈腿的瞬间是否能注意到这个躺式红绿灯呢?小编觉得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安全意识,有句话说,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有的人真的缺乏安全意识,那这个红绿灯的作用就变得很弱了。
当然,交管部门的创新措施是真的称赞的,最后的效果还需要更多人的验证。
最近河北承德启用躺式红绿灯可谓是刷新了本人的三观,让小编禁不住感慨道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多彩!那么躺式红绿灯真的比立式效果好么?就小编看来,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是人性化设计,第二是创新性管理,第三是事故率下降。
首先咱们来看第一点,躺式红绿灯可谓是人性化贴心设计。现今阶段,大家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大,“手机党”、“低头族”人群不断增多,躺式红绿灯的出现完美契合了这部分人群的过马路心理和行为。有急事的时候能够接听手机,又能够保证交通安全,可谓是一举两得,非常人性化。
第二点是创新性管理。躺式红绿灯的出现可以说是城市管理的创新性举措,此举是政府部门充分考量了时代发展趋势和大众广泛需求而做出的英明决定,更加体现了管理上的人情味和为民服务上的贴心化,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这点是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的。也真诚希望政府在其他城市管理细节上予以强化和创新,真正践行方便人民群众的宗旨和目标。
第三点,躺式红绿灯的出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虽然不提倡大家过马路看手机,但是这种情况却实实在在的发生着,因为你不能够保证每一个人的素质都是那么高。躺式红绿灯的出现是专门用来提醒“手机党”和“低头族”的,能够减少一起事故,就能够挽救好几个家庭。
从这方面来讲,躺式红绿灯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最后郑重提醒大家,虽然出现了躺式红绿灯,但是过马路的时候,大家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一定不要玩手机,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咱们必须且行且珍惜!
这么多年习惯了立式红绿灯,每当要过马路时,抬头盯着了红绿灯,期望着红灯快快转换成绿灯,心情总会有些焦躁。有些人干脆不看红绿灯,只看有没有车,没车通过,管他什么颜色的灯呢?
所以造就了中国式过马路,不看灯,只要有一群人过,那么自己就可以过了。
近些年,人们的素质有所提高,尤其是年轻人,都会遵照红绿灯的指示来过马路,但等候的过程是十分无聊的,干脆看手机。
看手机就很容易入迷,往往绿灯亮了,也没发现,等到发现时,可能时间过去了一些,又急匆匆赶着过马路,结果,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
承德启用躺式红绿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示低头一族,看到路面的提示灯,提醒人们安全地过马路。
但效果会怎么样呢?真的就比立式效果好吗?我觉得要分时段。
白天的话,应该效果不太明显,因为灯安装在地上,尤其是太阳厉害的时候,强光之下,灯显示度有限,有和没区别不大。但是到了晚上,或者阴雨天,躺式红绿灯的作用就明显了,会提示人们什么时候该行,什么时候该停。
对于一些喜欢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来说,确实是有警示作用。最起码不敢那么随意走出斑马线之外,而且一旦斑马线上变颜色,自然会紧张,加快脚步。可以说颜色对人们的心理暗示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比起那高高在上的立式红绿灯,有些人可以选择视而不见,对于踩在脚下的红绿灯,那可不能说看不着。
可以说,交管部门为了行人安全可谓煞费苦心,安全是自己的,不管哪一种红绿灯,按交通规则来走,总归没有错。
河北承德真会玩,这样时尚动感的行人红路灯都出来了。这让我响起了出现在乌克兰的红绿灯幕墙,这和承德市的躺式红绿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据报道承德这次启用在躺式红绿灯,与原灯杆上信号灯同步使用,主要是警示行人文明通过红绿灯,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躺式红绿灯的出炉,自己的理解也是一种不得为知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国式过马路的画面比比皆是,而现在行人走路低头看手机、戴着耳机听音乐、边走路边打电话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现象其实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特别是在过马路的过程中危险系数更大。这种躺式红绿灯的启用,个人认为单从目视效果来讲,我认为是比立式好,能提起行人的注意,安全过马路。
去年,我就记得在我们居住地外边的公路上就出现过一次行人过街没注意红绿灯而被撞的事件。这个地方正好是一个小区的拐角,直行出来就是一个小十字路口,由于外边是滨江大道,很多小区的业主晚饭后就会到外边的大堤上去走走,活动活动筋骨。被撞的这位也是附近小区的业主,计划穿过公路去大堤的时候由于沉浸于玩手机里的斗地主而忽略了拐弯出来的摩擦车,被撞倒在地手机飞出去五、六米。
单从行人方便来看,这样的设置是有效果的,配合着立式的红绿灯相当于对车辆和行人都多了一次提醒,正像设计的初衷那样,对于低头一族来讲是一个福音。生命尤可贵,安全价更高,作为行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做文明市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党低头族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最多的场景,可能就是:聚会的时候,大家一人拿着一个手机,互相的交流远远少于跟手机的交流;回家的时候,家人之间也没有了交流,坐在同一个沙发上,都各自拿着手机玩的不亦乐乎;更不用说走路的时候、公交车上、地铁上、办公室里......手机无处不在,生活已经被手机绑架,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手机变成了我们的全部。其实我也曾尝试减少关注手机,但是没办法,办公都已经更多采取微信沟通,如果回复不及时,领导就着急了。
我们都在主动或者被动的让手机充斥了生活。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信息高速传播,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也是一个坏的时代,我们过多的去关注其他的信息,忽略了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疏离。
快捷支付、信息传播、游戏娱乐、工作沟通......我们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使得手机成了必需品。
低头族越来越多,也因此酿成了很多事故和悲剧。我也有同事开车的时候因为看手机,追尾和被追尾,万幸没有酿成大的事故,但是新闻中这种事情也不少。
承德启用躺式红绿灯,我觉得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措施,对于预防事故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除了与时俱进的防护措施,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关乎生命安全的行为上,暂时放下手机;在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候,暂时放下手机;事实上,这并不会让你损失什么,反而会收获一些被忽略已久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