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开始对朋友圈点赞有这样的介意了,所以搜了搜有没有跟我一样困惑的人,事实证明,我比你更敏感,并且没有找到合适的自我释怀方式。原谅我在这里想要占个地方倾诉一下。
我的微信朋友圈都是什么,大学两年,大学同学居多,小学初中高中几乎没有,还有一些长辈。长辈的无非是分享一些链接,高中的同学有一个做微商,广告到处飞,另一个生活状态,其余的没见过发过状态。而到了大学同学这里,动态尤其丰富了,甚为热闹,我想我却融不进去,只见我给别人点赞,给我点赞的少之又少。这好像又背离了我开始用微信的初衷,因为人少,免受其烦,现在又在矛盾地希冀热闹。
讲一下我总结的规律,漂亮的人大家都愿意给赞,这是看脸;深层次内容大家都愿意给赞,这是看逼格,仿佛我赞了我就有逼格一样;那些一天四五条状态的人赞很少,因为看烦了。
别问我怎么总结出来的,大学同学互加微信,都是共同好友,谁给谁赞一眼看到底。
现在可以说对朋友圈点赞完全不care了,姐姐发动态你爱赞不赞。
有位朋友的话提点了我,“他们‘分人’”。提点这词也不对,这是一种变相伤害。
说到这里,又觉得说不下去。其实我虽敏感,却属迟钝,别人说什么我信什么,“分人”的理念从此在我脑海里根深蒂固了,就像阶级划分那样,我从她的嘴里意识到我属于阶级之下的,圈子之外的人。一开始我不以为意,可后来微弱的心理暗示渐渐累积,(也许我的回答不应该出现在这道题里,跑远了),自卑心里也在作怪,其实我也搞不懂我有什么自卑的,尽管生在农村,但不缺钱,应该自卑于一种社会地位和成长素质的缺失吧。
讲一下我总结的规律,漂亮的人大家都愿意给赞,这是看脸;深层次内容大家都愿意给赞,这是看逼格,仿佛我赞了我就有逼格一样;那些一天四五条状态的人赞很少,因为看烦了。
别问我怎么总结出来的,大学同学互加微信,都是共同好友,谁给谁赞一眼看到底。
现在可以说对朋友圈点赞完全不care了,姐姐发动态你爱赞不赞。
我个人认为可以说明一个人的社交比较好的,因为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发朋友圈点赞次数比较多,说明,他在朋友的心中还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因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不太认识的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说说,那么你会去赞他们,所以这样的问题就说明,如果去找他的人一般都是跟他关系比较好的,所以可能一个人在朋友圈被赞的人数多,就可以说明一个人社交能力好。
不,他是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