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台农村,任何一个婚礼上不能缺少的菜就是大锅菜。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在婚宴上还要上大锅菜。这跟邢台地区的农村文化有很大的关系。邢台人最大的特点是朴实,说一个人好,朴实,经常用实在来说。这里的老百姓不太讲究吃的有多少,尤其是农村。但是邢台人喜欢串亲戚,朋友的日常聚会也较多,久而久之,大家聚在一起都是谈家常,吃饭也是家常菜。而大锅菜是席间必备的。老人说,在以前农村生活比较苦,资源根式匮乏,但是好在地里还能有一些收成。往往是家里来了客人,或是逢年过节、赶庙会来了亲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凑成一锅菜。所以,在农村地区大锅菜是有一层朴实的寓意的,它寓意团圆和最好的。邢台农村老百姓吃大锅菜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氛围,浓浓的乡情,浓浓的亲情。在喜宴上吃大锅菜也成了标配。
我老家的婚宴最后一定会上一道大菜:“太平燕”,所谓“太平燕”是一道汤菜,主料是肉燕和鸭蛋,肉燕就是馄饨。只不过和别处的馄饨不一样的是——福州的馄饨皮是用猪腿肉手工打成泥,混合地瓜粉后做成的。包的时候要用湿毛巾铺在桌上,把燕皮一张张码在毛巾上稍微湿润下再包肉馅进去。这东西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给小孩吃特别好。另外,鸭蛋也是必须的。因为鸭蛋福州话发音叫“鸭卵”也就是“压乱”的意思。压乱象征着太平,燕同宴。那么合起来这道菜讨的口彩就是“太平的宴席”然后,除了这两样不可少的主料外,还会有冬菇、墨鱼、鱼丸之类的配料。照例会切一片番茄,然后再番茄片的中间插一段葱,整道菜有冬菇的黑,番茄的红,葱的绿,鸭蛋的白以及肉燕的黄,五颜六色的显得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
老家武汉,婚宴必备菜是黄陂三合还有红烧蹄膀。黄陂三合是武汉市郊县黄陂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合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看合而为一的统称。这三样菜合烧杂烩,肉有鱼香,鱼有肉味,色香味美。武汉市黄陂区有一句流行语:“鳊鱼肥美菜薹香,黄陂三合图吉庆。用作婚宴菜,取“团团圆圆,步步高升”的意思。红烧蹄膀是以猪肘为主要材料制作的一道菜品,肉嫩烂,口感好,油而不腻。取料于猪前腿,带白夹心肉。取原意“金榜题名”的意思用作婚宴菜寓意“喜帖题名”。
“看菜”,压轴的菜,一条木头做的鱼。是的,木头做的。一大块木头被雕刻成鱼的样子,然后浇上酱汁,端上来以后并不放下,端菜的人只是在贺客面前把鱼转了一圈,展示了一下便端走了。这个叫看菜。过去穷人宴客没钱买硬菜,请客的时候都是上一些普通的菜,最后的时候会买只够做一份大菜的材料做一盘看菜。挨桌转一圈,客人也懂礼数,并不吃,说明主人家有招待的心愿,奈何钱不凑巧。实在买不起的就会用木头雕一个样子。浇上酱汁做个假的。久而久之这个风俗就流传了下来。
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我非常喜欢在农村的生活,一种很宁静的安逸状态。小时候特别喜欢谁家办喜事,因为办喜事会有宴席和大锅菜,这简直就是我的最爱。在农村结婚,先忙仪式,后忙婚宴,不过吃的往往不用主人家操心,有请来的大厨和邻里帮衬着,很是省心。并且请来的都是当地颇受承认的大厨,做出来的菜都是地道的地方菜,都是乡亲们喜欢的味道。北方的婚宴是少不了蒸碗儿的,这是硬菜,蒸碗离不开这些大锅台、大蒸笼,还有站在板凳上的乡亲们。
上次在老家婚宴,吃了一道生猪肉拌水腌菜。除了盐没有任何调味,我一开始还以为是羊肉牛肉之类的,猪肉还是第一次吃,这可比岛国猪肉刺身刺激多了。这种东西,小口吃就输了。夹一大口肉下去,差点喷出来。这不就是菜市场卖的猪肉馅么!拌点腌菜就当我不认识你了!我可以保证这是百分之百的纯猪肉馅。就是买回来包饺子那种。无法接受无法接受。看旁边大姨父吃得有滋有味,甘拜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