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这个年龄段进国企央企的都是家里爸妈给安排的,起码是爸妈给出的主意。父母的普遍想法是让子女平安过一生,都不用说出什么灾祸,就算是苦点累点,他们从心里可能都是不愿意看到的,父母不想让子女把自己年轻时候尝到的苦再尝一遍。(我爸妈还想让我考公务猿,那个更稳定,霸特,挣得更少啊)
所以父母多少会或明或暗地影响子女遵从自己的想法,进国企,能养活你一辈子。子女在国企里能像永动机一样自己运转得下去就行了,不需要有太大的功能。
第二,国企央企真的能让人一生安稳度过吗,我以为不一定,国企的优势是把握命脉行业,军工,能源,通信,电力,劣势是国企也是企业,虽然竞争对手少,但是也要盈利,并且国企人员许进不许出,职位可升不可降,薪酬能多不能少,这是很多人想进国企央企的原因,也导致国企尾大不掉,效率低下,竞争力过低。
有的仁兄会想,竞争力过低关我什么事,我就是在这里混一辈子。不升官不发财,就是在这里混一辈子,混一辈子这个小小的愿望我个人以为不一定能实现。中国的社会意识和经济都在快速发展变革,国企的发展方向从过去就一直可以看出端倪。一九八六年沈阳防爆器械厂破产倒闭之后,国企就从来都不是不可倒闭的。另外,军队的附属机构都能裁撤,为什么国企不能裁人。我们都是依附于一个体系生存,当这个体系垮掉之后,我们会什么,用什么支撑我们生存。
第三,勉强求全等于故步自封,有缺憾才能有进步,国企的普遍特点是厂子新建时包袱轻,随着厂子年龄越来越大,老员工增多,负担越来越重,工资降低,每个人分到的钱就只有那么一点,我们抱的不是金饭碗,只是个要饭的破碗。
结尾说一下,为什么我不从电厂出来,包括我给你的建议,可以合并为一条,在不在国企,上不上私企,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让此生快乐富足,你可以在国企上班,但是不要在心里做好把此生的青春和时光都奉献给这个企业的准备,要留好后路,在这个企业不要你,或者你不想在这里干了,一脚能跨得出去就行了。比如我,在三线城市电厂上班,现在在考动力工程师和建造师,也在想着开店是自己开还是开加盟店,况且做生意你得攒钱吧,我还在上班攒钱。
你是想追求油田总部/二三线城市的安逸,嫁个勤奋肯干的男青年,享受国企优越的福利待遇,过一个拼关系更甚拼本事,拼老公更甚拼自己,小富即安比下有余的油田中级女干部的生活呢
还是想寻找大城市的奋斗,做好当一个大龄剩女的思想准备,随时承受行业寒冬被资本家裁员的残酷现实,过一个可以靠本事吃上更好的饭,本事越大爬得越高也完全可能,但终究可能遇到职业天花板,靠自己胜过靠男人,中产生活比上不足的外企/私企/民企高级经理的生活呢。哦,也有可能中途发现好机遇在行业内创业,自己当资本家。
两种生活都可以过的很好,存乎于心里的信念而已。
还有一种很多人选择的路径:先进国企,享受优秀的职业培训,获得一定技术级别,在国企宽松的休假制度和福利制度下完成结婚生子等事,然后凭着一身本事和职称跳槽,直接在外企/私企/民企从中层干起。你可以考虑考虑。
以目前的行业前景来看,油气上游适当向民营资本开放是必然趋势,且已经开始启动。他们将存在巨大的用人需求,而由于企业新创缺乏经验,更倾向于尽可能从国企挖一些有经验的员工,达到有能力培养应届生的状态。还有一些瞄准国际油田并购和向能源行业转型的民营企业,他们不仅存在用人需求,而且有海外就业和差旅机会。
反正,铁饭碗即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记住这点就行。
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记得当时最好的工作就是邮电局,村里最有门路的人托人进了邮电局感觉一辈子没问题了。
紧接着电信被分拆出去,九十年代中期,他已经升到小镇邮电局长,当时镇上的亚麻厂和日本合资,待遇是公务员的十倍,小镇是没什么油水的,于是他拼命托关系调到了亚麻厂,五年后亚麻厂工资开不出来,并赶上调控,他又拼命调回邮电局,当时的邮局却已经是当地待遇最低的企业了。并且一直没有好转。现在也是。
来到九十年代,好同学的父亲进入了中石化在本地的厂子,感觉待遇也不错。那段时间民营小炼油疯狂成长,中石化陷入了多年的亏损.同学父亲多年开不出工资,直到国家开始调控打压民营石油,才开始进入高工资时代。
朋友老板原来在公安口,九十年代已经当上了科室主任,当时外贸系统工资奇高,还有大量奖金还能出国。朋友老板找关系调到外贸拿了几年高工资,国家经济政策以及环境发生变化,不需要外贸了,结果连原来的单位也回不去了。
纵观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多年,企业里一直长虹的只有华为万达这些企业,和国字沾边的目前都是各自繁荣十来年,不知道未来如何。最关键还是自身能力能否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企业只是平台,能让你安稳一生的是你的能力。
三辈子不会愁吃,愁喝,愁穿,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这样国企是中国人民都想进去,可就是进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