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定鸭又称绿头鸭、华南鸭,是福建传统的家禽良种。这种鸭体大健壮,食欲旺盛,有大容器的消化器官和良好的生殖器官,产蛋率高。主要产于定海县紫泥乡。该乡有村名金定,养鸭历史有200多年,金定鸭因此得名。
金定鸭既可以放牧饲养、也可圈养,尤其适合北方少水地区,可选择圈养方式。已列入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
1) 分布原产于福建省龙海县金定村,分布于福建省厦 口市郊区、南安、晋江、惠安和淳州等县、市。
(2) 外貌特征母鸭身体细长匀称,披一身赤褐色的羽 毛,羽毛上有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背部羽毛从前向后逐渐 加深,腹部羽色较淡,颈部羽毛无黑斑,翼深褐色,有镜羽。橡青黑色,虹彩褐色,腔樸橘黄色。金定鸭公鸭胸宽背阔,身躯 比较长,头颈部羽毛为墨绿色、有光泽,背部羽毛灰褐色,胸部 红褐色,腹部灰白色,主尾巧毛为黑褐色,性羽黑色并略上翅。
(3) 生产性能成年金定鸭的体重一般为1.6~1.8千 克。开产日龄100~120天。屠宰测定:成年母鸭的半净膛率 为79%,全净膛率为72%。金定鸭产蛋期长,产蛋率高。高 产鸭在换羽期和冬季可持续产蛋,到150天左右逐渐达到峰,产蛋髙峰可维持4个月以上。每只鸭子1年能生产 260~300枚鸭蛋,平均蛋重为72克。蛋壳青色。金定鸭的 料蛋比为2.5:1,公、母的配比为1:20。种蛋受精率85%左右。受精蛋解化率80%左右。利用年限公鸭1年,母鸭3 年。
该鸭前期长势较后期稍快。据测定,空嗉雏鸭平均初生重47克,30日龄增重12倍,60日龄增重22倍,90日龄增重31倍,达1464克,全期平均日增重15.6克。公、母鸭差异不显著。成年公鸭平均体重1.73公斤,体斜长21.54厘米;成年母鸭体重1.76公斤,体斜长21.11厘米。母鸭开产日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晚的在120日龄,早的在88日龄,体重1620克时开产。鸭群长势良好的,见蛋一个月内全群产蛋。90~100日龄的公鸭即可正常配种。母鸭一般可使用3年,但生产价值和选育效果以二年龄鸭为最佳。
金定鸭产蛋期长,换羽期间及冬季均可不休产。一般是边换羽,边产蛋,群众称之为“掺毛”鸭。一般情况下,养群鸭(400~500羽)每羽年平均产蛋260~300枚、金定鸭产蛋生物学年特别长,可达两年多。厦门大学科研站全舍饲66只,日粮为稻谷160克,鲜净海产贝类225克,饲养365天平均产蛋313.35枚,300枚以上的个体占3%;出壳后500天的母鸭平均产蛋305.5枚,350枚以上的占6%。放牧饲养的母鸭,产1公斤蛋需稻谷2.2~2.5公斤。
金定鸭的蛋重平均72.20克,蛋形为椭圆,蛋形指数为1∶1.45。蛋壳青色,壳膜厚而结实,韧性强,不易破损。据称,青壳蛋可入药。蛋可食部分占蛋重的89.03%,壳和膜占10.97%。蛋黄占可食部分的38.90%(来航鸡蛋黄占28.69%,一般麻鸭蛋黄占35~37%),水分占45.19%
定鸭,公鸭:胸宽背阔,体躯较长。喙黄绿色,虹彩褐色。胫、蹼橘红色。喙甲、爪黑色。头部和颈上部羽毛具翠绿色光泽,无明显的白色颈圈;前胸红褐色;背部灰褐色;腹部羽毛灰白色,具细芦花斑纹;翼羽深褐色,有镜羽,尾羽性卷羽黑褐色。
鸭:身体细长,匀称紧凑,站立和行走时躯干与地面成45°角以上。头较小。颈秀长。喙呈古铜色。虹彩褐色。胫、蹼橘红色。通体纯麻褐色;背面体羽的羽缘褐黄色,羽片中央呈长椭圆形褐斑,羽斑由身体前部向后部逐渐增大,颜色加深;腹部体羽的色泽变浅;颈部时羽毛纤细,没有黑褐色块斑;头顶部、眼前部的羽毛其黑褐色块斑扩大,颜色显明;翼羽黄褐色,有镜羽。尾脂腺发达,占体重的0.20%,为鸭梳理羽毛捉供了充足的油脂,故羽毛防湿性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