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是影片里展现的桃姐第一个美好品格。十三岁进梁家,做六十多年的佣人,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梁家三代人。大部分的梁家人都搬到美国了,只剩下罗杰在香港,但她就像曾经一样照顾罗杰。刚开始,心想这个罗杰太不尊敬老人了。后来我才明白,这是桃姐人格中的底子:奉献,直到最后,全心全意。
自爱,是我看到桃姐的有一个品质。桃姐一生未嫁。有一个情节,罗杰小学同学聚在一起回忆:桃姐年轻时,坚持穿老式佣人服,白衣、黑裤,但还是很漂亮,几个小男孩都喜欢跟在桃姐后面。罗杰有一次也问,为什么以前那么多人追你,怎么没同意,像卖鱼老板、五金铺老板,嫁过去都是做老板娘的。桃姐回答说“腥”,“五金铺也腥?”罗杰笑着问。买卖交易,铜臭气满身,的确是腥。甚至梁家的老爷她也“呸”,桃姐看不上。我想桃姐对爱是有追求、有坚持的。就像每个女孩子到情窦初开时,都会对爱情产生纯真的期盼,那时候,不看重金钱、地位、名誉,一心只期盼一份纯洁的爱。等到逐渐长大,会考虑很多,不知不觉中,连自己都觉得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自己是傻子,偶尔也嘲弄一下当年自己的“幼稚”。但桃姐她坚持自己对爱的追求,没有这样的爱情,她守护着自己。虽然她一生没有等到这个人,她也把这份爱传递出去了。首先她爱护自己,养老院里的厕所又脏又臭,应该不是一两天了。别的老头老太太都已经无所谓脏臭、无所谓男女有别的礼节,但是桃姐不会,她努力让自己过好一些,就算中风的情况下,也要找一个相对干净的厕所,在鼻子里塞上纸巾。她是把自己当做人来珍爱的。还有桃姐把这份爱转化为对梁家的爱,特别是对罗杰的爱护。罗杰妈妈有一次对桃姐说:如果不是桃姐的照顾,罗杰长不了这么大。想必罗杰小时候身体不好,是桃姐用尽爱来照顾他,才使罗杰长大成人的。所以他们的感情不是母子,更胜母子。
a simple life,也是真实的生活。看完电影,我一度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自己的全部感受:从电影的1/3处开始止不住流泪,两次想哇哇大哭,如果不是因为在影院怕影响别人。那种感觉不是悲伤,用感动形容又太轻飘了些,我不知道能有什么词可以准确形容,心里从里到外的通透,也许可以称作高峰体验。
所以期盼用文字能把这种感觉表达一二。
关于电影的拍摄手法等技术问题我不懂,作为一个普通影迷,我想说说《桃姐》带给我对人性和生命的理解。
桃姐——本名钟春桃,出生在战争年代,十三岁便无奈命运卖入梁家做佣人,这一做便是六十多年,终身未婚,无子无嗣。影片开头,桃姐对梁家第三代主人——四十多岁的罗杰,照顾的无微不至,守着仆人的规则:比如不与主人同桌吃饭,给主人盛饭递到手上,洗衣机放在房间等等。让人觉得桃姐真是个从骨子里的仆人,甚至觉得她可怜。直到一天桃姐突然中风,她说:告诉太太,我不做了,做不动了。虽然罗杰把她当妈妈,想照顾她,她坚持搬进养老院。而养老院一个老头说她的名字“一听就是个佣人的名字”时,温和的桃姐怒目还舌:“我得罪你了!”我才知道,佣人只是桃姐的工作,不管是做一年还是做六十多年,她的人格都不是仆人。她遵守着仆人的规则不是因为她有奴性,而是因为这是她美好、完整的品格的一部分。
节制,桃姐是节制的。虽然她在梁家工作六十多年,她却没有一丝恃功而傲的意思,不像红楼梦里的焦大酔骂宁国府,虽然那个场景下,焦大骂的有理,不过还是可以看出焦大对自己曾经做了那么大贡献,现在没有回报表示非常不满,也就是说焦大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必须有回报的。而桃姐没有以此为傲,甚至她都不觉得梁家应该为自己的养老负责,独立搬进养老院。这是她的节制。还有罗杰待她如亲生母亲,他对罗杰的感情也像对儿子那样深切,但她没有以这份“爱”牵制罗杰。她那么期盼罗杰来养老院看她,但她嘴上永远说“你没空就不要来了,你那么忙。我在养老院很好”之类的话安慰罗杰。她只会自己坐在养老院门口一个早上,翘楚以盼的等待罗杰的出现。
还有与女主人之间关系的节制。虽然罗杰妈妈很感激她,对她非常好。但桃姐非常清楚界限在哪里,女主人给的额外钱坚决不要,但她飞机上多要的两双袜子、身上随便围的一块围巾,桃姐不仅非常喜欢的收下,嘴上还千恩万谢。让我看见,桃姐非常清楚她与女主人的关系,她们既有深厚的感情,还有主仆的身份。桃姐的自制只会让人越发的尊重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