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研究认为抗体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组织清除病毒。后来发现一些经积极治疗的狂犬病人神经组织中病毒被清除了。
2.狂犬病病毒通过肌肉,皮肤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复制进入神经细胞,而且速度很慢,没进入脑袋里面前复制也很慢。所以;
1.虽然抗体是否能进入神经系统消灭病毒不是很确定,但是通过狂犬疫苗和抗毒素作用的时效可以知道,狂犬疫苗和抗毒素作用的时间是病毒还未进入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候。接下来怎么清除病毒这就是免疫学里解释过的问题了
2.不走血直接走神经是需要时间的,好像是说2mm/h,反正很慢。再次免疫2-5天可以激活。所以只要咬伤时间不是太长,咬伤部位不是太接近脑部,狂犬疫苗还是可以起到作用的。
按找现代医学来说,疫苗是啥玩意儿?就是灭活后的病毒。不管你有没有这病,先来一发,身体里面各种细胞就出来管事儿了。病毒在刚进入人体时,首先进行免疫的是白细胞,就是吃呗。不管你是啥玩意儿,全吃了不就得了。吃着吃着发现吃不了了,此时发生免疫的是B细胞。这个B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会分化产生效应B和记忆B。效应B会产生抗体直接与这个病毒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把他带走!记忆B会记住这种特异性的抗原,二次再有这种病毒入侵,记忆B会促使大量效应B产生,直接把这病毒带走,所以第二次就不容易得这病了。
即使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都存在抗体介导的病毒清除机制,而这个机制并非依赖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而是通过IFN-γ介导的抑制病毒表达机制进行的。这个修复机制关键在于病毒的IgG抗体水平和IFN-γ水平,只要这个修复的速度比感染的速度快,那感染就不至于实验动物死亡,但是如果感染和细胞死亡速度快于这个修复速度,那估计就没救了。而在致命的狂犬病患者身上,一般而言抗体水平不足以达到能完全抵抗病毒本身的扩散和复制的水平,这个时候感染就失控了,后果非常严重。但是对于及时进行接种的人来说,抗体水平足够高,即使有个别神经细胞被感染了,这个病毒清除机制也可以保证整体的存活。另外,细胞免疫确实也在神经系统的抗病毒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而这个细胞免疫机制,其实也和抗体有关系。首先皮肤因为机械损伤会发生炎症,受损部位组织释放各种细胞因子,首先吸引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之类的细胞跨过血管到达受损部位进行“打扫”——清理残破的细胞碎片,消灭细菌之类的东西,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增强血管内皮通透性,同时促进其他免疫细胞从血液中进入受伤部位。另外,除巨噬细胞外其他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等)活性也会升高来识别外源性的免疫原性物质,包括狂犬病毒在内的抗原一旦被识别,这类细胞又会活化重新进入血流中,寻找T淋巴细胞并将之活化,帮助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IgG抗体。第一时间尽快注射疫苗的话,可能可以赶在血管通透性还比较好的时候能让足够的抗体跨过血管屏障,进入受伤组织中对已感染和未感染病毒的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另外,有证据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旦神经元被狂犬病毒感染,其CXCL-10表达水平会上调,这将导致免疫系统各种炎性细胞趋化作用增强,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抗体也会通过血脑屏障的缝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降低感染狂犬病毒的实验动物的死亡率[1-3]。我估计这个机制在人身上也存在,并且是狂犬疫苗保护人体的机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