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9年,相处5年,结婚两年。
我们是大学同学,她是南方人,我是北方人,大学期间我们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好朋友。
随着毕业将至,我与她的了解增多,渐渐的对她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好感。
毕业后她选择到北京发展。因为她的缘故,以及我事业的发展方向,我也选择了在北京。
工作之余我经常找她,一来二去就走到了一起,没过多久就开始了我们长达五年的同居生活。
当爱情的新鲜感退去,彼此的问题也都慢慢的显现了出来。我质疑她生活上的懈怠和马马虎虎,
她厌烦我们产生矛盾时对她的冷漠态度。但是所有矛盾都是一些生活的琐事,对于她的爱我 依旧不遗余力,为了避免矛盾,我开始容忍她的懈怠和马虎,可以说我成为了一个家庭妇男。 买菜,做饭,收拾家务,认为毕竟我是爱她的,多付出点也是应该的。矛盾似乎少了点。
直至我们谈婚论嫁,结婚之前,面对以后想扎根北京现实的压力又我们产生了分歧。
她的家庭条件很好,早在她打算在北京发展,她的父母就为她在北京的郊区买了两套房子。
而我只不过是个穷小子,面对这样的门不当户不对,我想除了爱情只能提升自己,希望做到
提升自己的价值,平衡这段婚姻。
因为她的房子离她工作的地方太远了,于是我们在北京的二三环租了一套一居室。她上班坐车
10分钟,而我需要一个半小时。
为了不让她委屈,不感到落差,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她营造生活的最高标准。
生活也都很幸福美满。
可生活毕竟难免磕磕碰碰,前车之鉴,她认为我吵架对她冷漠。我现在基本上都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
但是可能吵架声音大一点,她认为我在吼她。不再去谈论事情的本身,反而质问起我的态度。
说没有安全感,感情上得不到慰藉,因为租房,在北京没车,让她物质上也没安全感,但是北京要
连续交够税5年呀,参加工作还不到五年,怎么买车,更别说还要摇号了。
因为婚后这样因琐事的吵架,导致的大吵大闹,已经有很多次了。
每次吵完我都感觉很伤心,每次她不会说吵架的事对不对,都是我的态度。但是我感觉能有现在
的问题不全是因为这个,可能还有对于她来说物质的匮乏吧。
但是在相处期间我已经接近了全力,为了她我甚至放弃了我的事业。生活上对她的照顾,和我
做出的改变感觉她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很伤心。
面对未来,父母年岁越来越大,她说过无数次不可能跟我回老家。对于未来对父母的照顾,我
也考虑在离婚的原因之一。
对于下一代,她说即使有了孩子以后会比现在累点,过的稍微差点她也能承受,但是我并不认为她
能承受。跟她准在北京生活,在北京教育下一代对于我来说也是恐惧的。
因为特别爱她,她性格很好,我们都没有原则上的问题,只要不吵架,我们都很好。但是最近
吵架的频率高了,想的多了,越来越想离婚,心寒看不到希望,难道这就是我要面对的么。
希望生活阅历丰富的人能点点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女儿并没有因为我和她妈妈的告别而有什么不一样的反应,只是在门口向我们道了声别就进屋里去了。
我们踏上了开往广州的列车。在车厢里的朦胧睡意间,我想起了十多年前和妈妈的一次离别...
东源中学是妈妈带着我来的,它离家乡的距离虽不算遥远,但因家乡位于新丰江水库深处,交通不便,故需要3个多小时的路程。
妈妈把我送到位于五楼的宿舍,唠叨地重复着相同的交待,接着似乎等待着什么。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和理解妈妈那时所等待的是什么。
我很快就融入了宿舍的集体环境,和还是很陌生的同学聊了起来。
我和妈妈在宿舍门口道了别,我完全没有注意到当时妈妈脸上是怎样的表情,只顾着认识新同学。
夜幕拉了下来,同学们也开始安静了下来,我的心也因为宁静看到了一些白天看不见的涟漪。
我掏出背包里的一瓶水,那是妈妈用冰红茶瓶子装着的冷开水,是从千里迢迢的家乡带来的,可我竟然一口也没有喝。
我感到有一把细细的尖刀刺进了我弱小的心脏,痛了痛,心像垮了下来一般无力。可能因为回到家乡的妈妈很想念我的缘故,我突然好想家,好想家乡里的一切。
为了不辜负妈妈备至的关怀,我打开了瓶子喝了口水。
我闭上了眼睛,发现再也不敢睁开,因为我怕泪水冲垮了眼皮这道惟一的防线...
多年后,妈说:当时其实很想你送一送我。
我揪着一颗心,试着去体会妈妈的这一句话,柔柔地沉思着,然后狠狠地问自己:为什么当时自己那么的不懂事?
也许,在宿舍门口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她不舍的神态已令她的脚步显得有些沉重。
也许,当时她是强忍着泪水一个人走出去坐车,还时不时回头看看儿子会不会出现的; 也许,就像多年前我们俩兄弟第一次到镇上读书一样。妈在送别我们之后,回到家中,像个孩子一样趴在床上哭了一场。妈妈后来说,你们两个一起到镇上读书以后,家里变得太安静了。
小时候,真不懂事,理解不了亲情的份量。而离别后的思念,让它变得更加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