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的剧本,拍摄方面的考究,后期的加工。
如诗如画,如歌如泣!
【不专业,主观论,看看就行】
看了太多后期工作,后期剪辑和画面衔接,整体渲染都是作品的重点项目。也是最辛苦的团队之一。可以说,一部成功的作品,不但是从故事构架开始,剧本、导演、演员分配、台词加减、整体协调、摄影、化妆、服装、道具、剧务、灯光效果、场记、声音采集等等其他,直到整个拍摄完成,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真是好麻烦!各位工作人员真的都辛苦了!
任何影视作品,画面语言表达都是个大骨头,需要导演根据剧本进行合理拆分和重组,尽一切努力将原本平面的文字变成可供移动眼球追逐的影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不容易。
导演真的不好当啊,基本上要面面俱到。
单说镜头。
画面构成有一定的美学要求,也有相对固定的拍摄手法。但是,人是活的。怎样将画面控制在整个镜头环境中,既要视觉上舒服,还得比例上协调,真是挺费脑子。特写,近景,中景,远景,全镜头,广角拍摄,特殊角度,一大堆名词解释,说多了嘴巴干。简单慨括就是一句话:保证整体画面的协调可观赏性与每帧镜头的故事叙述效果。再明白点就是:尽量保证不浪费胶片。==
好的导演摄影,会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用镜头语言去讲故事。
这个故事的某一面表现形式,令我想起《吕贝卡》。
重光前两集就走到生命的尽头,一个早早消逝的魂灵是如何通过众人的述说,或者无意间的习惯,处处存在,处处彰显着他的影像。只不过,吕贝卡留下的是阴霾恐惧,而重光留下的除了逝去的伤痛,更多的是美好与希望。
王阿四是赚钱,赚着赚着把自己转进去了,天上掉的从来不是馅饼,人生的转折,代价无比巨大,后果,谁都无法预料。
阿四代替了李重光,长得像却不一样,从里到外都是巨大的差异。连李父都瞬间分辨出来,李奶奶又何尝不知?
只不过人生难得糊涂!
阿四的肉身与重光的灵魂,开始肯定是排斥的。
输血也讲求血型配套避免凝血栓塞。
何况是彻底改变一个人。
阿四缺点一箩筐,治好阿纯就打算撂挑子不干,结果上天果然还是公平的。
阿四行事小人,却并非他天生如此,实在是世事逼人。
谁都没想过,阿四这一装就真的装了一辈子。
也许最后不是装,而是真的成为了他自己本该成为的那种人吧!
责任,几点笔画,却是重欲千金。
人生故事,浓缩起来就像是一连串标点符号。
不论文字如何描写,其中总有起承转合。
一成不变的从来不叫人生,更谈不上故事。
《十月围城》电视剧,就是一个联系着时代、国家、家族、个人之命运的故事。
精彩纷呈!
不但是一人的戏,更是一群人的戏。
戏中戏,人中人。
李重光的人生就像一个惊叹号!
惊鸿一瞥,戛然而止,留下无数遗憾和眼泪。
单单两集就能教人记住的形像,绝非轻易便可诠释的简单角色。
王阿四的人生则是一连串的惊叹号逗号冒号问号引号的结合体,直到最后历练锻造成型,他才变成有无限可能的省略号······
每一个“后来”,最终都成为了引号里的“李重光”,引号外的王阿四。
边笑边哭,伤痛过后是希望,希望过后成感慨。
死亡的种种过程,也并非朝夕练就的肢体表演。
人不可能真的能够“死去”再“活来”。(所有活过来都是因为未曾真正死去)
但是,人可以观察、学习、构想、模拟临近死亡的感觉。
看完十月围城,一直回荡在脑海中的就是这句话。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每个人的命运都和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区爹爹所说,成王败寇,成了,寇也是王,不成,王就是寇。
先驱者如李重光、秦少白,以及无数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为了心中的一个并不清晰的理想,一波接替一波地往枪眼子上撞,顶住酷刑,毁家纾难,换取保住孙先生的性命,换取革命的果实。现实总是残酷的,不知道他们如能预知他们拼尽性命所保住的革命胜利仅仅三个月不到就被袁世凯窃取,几十年后虽然外国人被赶出了中国,但是仍有阶级压迫,仍有不平等,人民并没有过上他们所憧憬的好日子,他们还会不会觉得当初的牺牲是值得的。
殉道者铁山。正如他的名字,刚猛如铁,坚毅如山。他是晚清的武状元,铁骨铮铮的汉子,绝对的清官,也曾出洋见识过西方的民主自由,但是最终却坚定地选择为满清朝廷做事。一开始讨厌他抓着李家不放,讨厌他的狡诈和诡计多端,但越看到后面越理解他,他的种种杀人如麻,只不过是各为其主的无奈,他用的那些诡计,革命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正邪之分,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褪去将军的外衣,铁山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疼爱孩子的爸爸。不知道铁山见多了满清官场的腐败和官员的贪婪是否心底也有一丝怀疑,为何要保住这样的王朝?不知铁山看到革命者在法场英勇就义时也是否会产生一丝敬意,不管怎样,他选择了效忠朝廷,最后的结局只能可悲可叹。
自保者区爹爹、总督大人。他们像处于混乱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眼中只有自己的小日子,小心经营,期待即使在混乱的大潮中也能安居一隅。区爹爹是个贪官,但并无大志,最大的心愿不过是致仕之后和女儿女婿一起在纽约的曼哈顿喝咖啡。可是时代并不容许他这样做,历史的浪潮把他卷进是非的中心。他是个明白人,为了自保,只能散尽家财,只能装疯卖傻,意识到为了保命就不能置身世外,才能拼得一线生机。
骑墙派李重甲。李重甲是个小人,但也是个有本事的人,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两面三刀,玲珑八面,每一方势力都在利用他,他也在利用每一方势力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地位。如果事情不败露,他应该是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国民党的第三把好手了。卧底、反卧底、双重卧底,革命者中有多少这样的人?这样一群人算计着别人,也被更精明的人算计,人与人之间全是信任危机,上梁不正下梁歪,想当今中国社会的很多病根大概都源自于此吧。
主人公阿四。阿四并不属于以上的任何阵营,他是一个小人物,像我们一样,深陷历史围城,被莫名其妙地卷入,又被狠狠地摔出。但是我很佩服阿四,他在变化中不断成长,从最初为了五百大洋,到后来为了报答李爹爹,再到为了民族大义,他的价值观随着所见识到的世界在同步扩展,但同时他从未迷失自我,高官厚禄名利地位,他从心底清楚这些只是李重光这个身份带给他的,他仍然是那个善良正直的小阿四。
在如今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中,你会选择做哪一种人?
20世纪初,国内外局势动荡不安。羸弱衰败的满清帝国勉勉强强扶正了最后一位皇帝宣统登台,而在王朝四野,革命的呼声愈加高涨。在此激流湍动的威望时刻,各方势力激烈碰撞,此消彼长,千万人的身家性命被卷入这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漩涡之中。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召集同盟会成员云集香港,商议举行反清活动。该消息被清廷获悉,于是密令广东将军铁山(胡东 饰)刺杀孙中山。出身商人家庭的留学生李重光(钟汉良 饰)在保护孙中山的行动中牺牲,与之偶然交错而改变命运的车夫阿四(钟汉良 饰)则在李父玉堂(吴刚 饰)的要求下假扮重光。
冲突过后,铁山和李家的仇恨似乎更加激烈,而阿四也在命运的推动下,一步步成长为足以担当家国大业的男子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