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会更上心,但是会压力更小,实话实说一些。
要知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医生人数较少,但工作的压力很大,同时社会医患激化矛盾前全部都集中在医生身上。这个时候如果患者是陌生人,医生可能就会非常克制,不会跟患者讲过多的东西。
因为一旦说得过多,反而患者会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折磨医生,问更多的问题,或者认为医生在忽悠他,把疾病夸大或者说得过小,或者还会跟医生七扯吧啦聊很多疾病治疗无关的事情,增加医生的工作量。
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医生不愿意看到的。如果一个大夫一天要接诊五六十个患者,那么他们很可能连吃中午饭的时间都要被挤压,压缩掉,这对于一个正常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因此如果他不认识的人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用简短简洁而明了的话语来解决问题,而不会跟你去闲聊疾病本身的事。
而国外之所以医生会事无巨细地把一些细节都跟患者介绍清楚,是因为国外的医生服务费是非常高的。想想随便聊个15分钟,患者就要付出2000-5000人民币的费用,那么你是不是觉得在国内还是很幸福的呢?
但是一旦遇到了熟人,医生相对来说就会放开一些,有些话可说可不说的,这个时候可能就说出来,毕竟熟人也是知根知底儿,能够理解医生的意思,同时也不会因为医生说的话有夸大或者过于赤裸裸而全身任何的不适,或者给他的工作生活造成麻烦的隐患。
凡事不能绝对,但是我感觉大多数医生是这样的。
这种心理就好像是自己新买的衣服给朋友炫耀一样,在熟人面前更有对比价值。同样的,医生也是,大家都有一样的朋友圈子,如果我治不好你,大家肯定也会说啊,认为你医术不行,自居也会在朋友面前感觉到不好意思啊。
就好像有些人做服务员,看到老朋友来吃饭自己就会觉得很尴尬,当然财富差异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宁愿在陌生人面前出丑,不愿意在老朋友面前丢面子!
我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我如果是穿的奇装异服度假,我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如果让我在一个有人认识我的地方这样穿,我肯定不会穿。
说白了,无论是医生还是我,都是想要给人一种我很有能力,不是那种不着调的人的看法。熟人面前的×我一定要装好了。
我虽然没有遇到过医生,但是我遇见过警察。当时我是要办暂住证,想要考驾校,但是那个民警态度就不是很好,我也有点生气和害怕。下一次去取的时候,刚好有个同学告诉我她爸爸在那里,顺道去看看她爸爸。然后,到了之后,她爸就说了一句,之前态度不好的那个人,就很和气的给我办好了。
言归正传,各行各业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要因为个别和否定全部,也有医生是尽心尽力为病人看病的,这类人是不会分熟人和陌生人的。比如说我姨父,是一名医生,每一年的年三十,都很少能够和我们聚在一起吃一顿完整的年夜饭。
可能吧,毕竟因为是熟人。也不算是更上心吧,可能对于来就诊的陌生人,态度语气都比较一般,但是医生也会很认真的对待就诊的人,只是不夹带私人感情而已。
而对于熟人他们肯定会更加关心的,毕竟是朋友,所以会更加认真的接诊。就像之前我高中的时候在学校附近的小餐馆里兼职啊,后来因为学业繁忙就没有去了,然后那个店里生意比较火爆,但是每次我去哪里吃饭,老板都会先做我的一样啊,因为是熟人啊。像我们自己肯定对熟人更加上心,谁会没事去关心那些跟自己不熟悉的人啊,就像你每天走在路上会跟陌生人打招呼吗,不会吧,也没见过谁看见人就打招呼啊,肯定是看到熟人才打招呼啊,就跟医生对熟人就诊更上心是一样的道理。
可能就是一种人类本能的情感吧。但是也有那种比较特别的“熟人”啊,像达官显贵啊,大富豪啊那些有钱人啊,医生可能更“上心”呗,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也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是都对熟人更上心,也有许多医生是特别正直的,理性的,客观的,不会因为是熟人就会特殊待遇,也没有听说过那个医生因为就诊的人不是熟人就不让人家就诊吧。
我觉得吧,不仅仅是只有医生这里才会有那种对熟人更上心,别的地方也有,像走后门都是找熟人找关系,这是个很严肃,很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1、中国是人情社会,也是熟人社会,也就是说生人难办事,人情大于天,这与传统以来的习惯思维有关。2、熟人也分层次,较亲密的熟人就因为人情较大,办一切事都可以冲破一切阻力,有时候违反原则也在所不惜。普通熟人或点头之交就只会在力所能及范围给予适当便宜了。而在有些时候,以赢利为追求的人身上,熟人倒成了赚钱的途径,“杀熟”就这么来的。3、人人痛恨别人走后门,自己走了捷径却又沾沾自喜,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民族意识会很恶劣地影响到社会风气。4、要想真正地摆脱人情社会,真正地实现人人平等、再不必看别人脸色,遇困难想到的是按规则而不是找熟人,就需要建立真正的法治社会。法制,是改变这一切的根源。
那有什么呀?顶多是多聊几句关于病人的身体问题和注意事项,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只要能治好病人这个医生在陌生人眼里也得追呀?
总之一句话:黑莆田系的医生该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