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作为生命中超过1/4的时间不在国内的中国人,我的自我认知还完全是中国人。
出生在国外的华裔,或很小的时候就定居国外的人,自我认知就是华裔+X国人(X国为出生地/定居地),根本不会有“海外华人”这个自我认知。
而成人后移民的人,常常在文化认知上还是把自己当做中国人,而在国家认知和效忠上则把自己当做当地国家的人。我曾不止一次地被中国人说成太张扬,说“我靠还有这么自己夸自己的啊”,中国人夸我漂亮的时候我会说谢谢他们就会觉得很不舒服,导致我现在只能回答“幻觉,幻觉。”……比如我在答这个答案的四个小时前手贱,跑到一个叫做“长得好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钓鱼贴上答题,结果一些人(就不点名了咳)觉得答猪没美到他的shen’mei观,评论说“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
我自信就源于内心的呀。对自己感到舒服,喜欢自己,即使知道自己有缺点也不害怕因为一直在努力地改,不会被网络上任的言语伤害,因为知道现实中的自己的力量。作为爱美的女生,从没想过要整容,也从未嫉妒过长得比我好看的女孩。自己的照片,只要是笑着的,就觉得好看。
这就是区别了。我觉得自己美,我就敢晒照,这是我的自信。而喷子们认为,你只要不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们之一,你就没有权利自信。差异在于,我觉得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不需要跟别人比的。而他们眼里的美,就是1到10分制。
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你有没有遇到过在北美呆过的华人,第一次见面第一句话开始给你的感觉就像一阵龙卷风,呼地一声刮过来,各种东西噼里啪啦地往你身上落,气场强大地让你无处可逃?很快他开始介绍自己,你心里满眼弹幕:你这人怎么这么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很不幸,我就是这种人里的一员。其实我们都是善良的好孩子,一切错在文化差异上。今天我在知乎上犯了个错误,刚好就跟这个有关,于是来好好回答一下,同时为自己洗地。其实海外华人并不是多了一份自信或独特的气质,只是表达方式和自我认知的心态不一样而已。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的时候被理解为自信,但更多的时候是自负,甚至傲慢,不可一世,没有自知之明。所以,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后常常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因为自我表达习惯和认知心态的区别导致的误解。
在北美人的眼里,自信是一种相信“我可以”的状态。是对我自己的认可。是不需要任何东西来支撑的。是一种很纯粹的状态。即使我是一个清洁工,我也很自信自己是最好的清洁工。即使我受生活所迫在餐厅里端盘子,我给一顿饭吃掉我一周工资的人端菜也不会觉得自卑,因为我知道我在干什么,我相信有一天我也会过上我想过的生活。相反,中国文化里的自信经常是需要建立在自己拥有的一项可以量化的东西上。你是服务员,你是扫地的,你就很难被算作“有足够的资本可供自信”。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你凭什么那么自信? 里@屈想想的答案就强调去物质化,只可惜他的答案只有45票。
请注意,我并不是说哪一种自信更“好”。这只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这只是文化差异。
这个更多的是由于不同背景文化氛围里成长后,所形成的意识形态差异在外部的不同表现。西方社会在工业革命后开始进入了商业文明,商业文明中契约意识是人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契约意识的基础,首先是双方的平等关系。这样在社会关系中,婚姻关系是男女双方宣誓相互扶持爱护一生的契约关系,双方平等。父母和子女关系是替上帝或社会抚养教育至其成年的责任契约关系,双方平等。直呼其名,交个朋友都是自然而然的,而非大逆不道或者前卫新潮。凡此各种关系中,双方在精神层面都是平等的,久之因为不用下跪带来的气质,跟跪习惯了的农业文明或半农业半商业文明中长大的人,一定是不同的。
当然,国内的人际关系是由上到下的欺压关系。人,会比较不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