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拿1K5一个月的时候,没有人注意我,没有人对我产生兴趣,我一个人默默的活着,家人亲戚频繁给我脸色,强迫和教育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整天给我输出人生观价值观,我觉得自己活得不像个人,我不自由。我是不快乐的,但是我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不快乐,我不能让朋友也瞧不起我,这样我会丧失一切。所以,我疯狂的晒生活,通过QQ日志和照片不断的展示自己是多么开心(那时候还没有微信),我收获了很多评论,大多是羡慕和赞叹,这让我感到舒适,我觉得我从他们那里汲取到能量了,修补了我在家人亲戚那里脆弱的自尊心。在我拿3K5一个月的时候,他们稍微对我好点了,不再给多那么多脸色了,但是教育和批评总是不断。我觉得我自己开心一点了,对自己的生活开始有那么一丢丢自主权了,我减少了晒生活的频率,我觉得,我不那么需要别人的追捧和赞扬了。在我拿6K的时候,他们开始不再给我脸色了,也不给我灌鸡汤了,有时候还能平等的聊聊天,说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时候,我除了兴趣所致才晒一下自己之外,逐渐开始淡出曾经的社交圈子,只会和一些我觉得看起来有潜力的朋友结交。在我去了大城市,直接拿15K的时候,家人亲戚对我不仅没有脸色,反而笑脸相迎,说话的时候都感觉都带着亲切,再也不会责备我,也不给我灌鸡汤,开始尊重我的意见,并且开始发现平时都不怎么说话的亲戚,突然间一个个都有了我的电话了。而这时我已经彻底远离了曾经的朋友圈,开始选择性屏蔽了一些人,那些负能量的,多少年生活一点变化都没有的,交情浅还整天发代购广告的,都被我一一屏蔽。再到后来,转行后,经过2-3年沉淀,钱开始越来越多,人也变得越来越寂寞和孤单,朋友圈连看都懒得看了,朋友也从曾经的二三十人变成那么一两个人。至于晒生活?毫无意义,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不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能量来修补自己脆弱的内心,因为我已经不脆弱了。他人的赞美和羡慕对我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我不需要强行出现在别人的世界了,因为我不需要,仅此而已。而我曾经想要出现在别人世界,是因为我需要,我渴望被重视。但是当重视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你就不想晒出你自己,因为你知道,这会给你带来麻烦。而出风头,声望,是一种非常大的麻烦。而我,讨厌麻烦,所以我选择了隐藏自己。
不一定。前些年每发一个朋友圈都会想每个人会怎么看我,于是只挑自己想给别人看到发。再过一两年就只在意我在意的那些人了。于是分了组,发的朋友圈也比以前多些了。在意形象的时候就只给特定的人看。现在基本不是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了。除了自觉特别过火的会设置成私密,其他既不会故意炫,也不会怕别人理解为炫而不发。一些观点,也不会怕被骂而保留。生活琐事,自己想要记录的更是随手发了。每隔一段日子翻翻自己的朋友圈,看看自己的内容和别人或骂或赞的评论,都觉得是个有趣的事和极其珍贵的记录。可能对于别人来言我的朋友圈比起以前又多又水,但是对于自己来言觉得这才算是成熟了。反观年轻的时候,没几个人认识却竟然有偶像包袱,无时无刻不在表演,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所以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个答主说的很对。以金钱,以地位,甚至以年龄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熟是很不成熟的行为。以朋友圈论之同。
除非对方在朋友圈里发苹果七自带地图里把钓鱼岛划给日本了。
晒生活是一种点对多的沟通方式,目的主要也就两种:一是渴望认可,在朋友们的点赞中获得幸福感。二是觉得大家都关心自己在做什么,需要在经历分享中找存在感。
而成熟意味着自我肯定,这种自信不需要别人肯定。成熟也包括意识到,其实在乎自己的人不多, 与其点对多地沟通,不如点对点地把朋友关系维持好。
心智成熟的人不会发朋友圈晒生活。但这不代表他们不发朋友圈。我发现心智成熟的人喜欢分享有趣的事情。图片,故事,笑话,读到的人都会觉得有趣好玩儿讨喜,潜移默化里会觉得这个人也很有趣好玩讨喜。
换句话说,心智不成熟的人发朋友圈的目的是自己爽,而心智成熟的人发朋友圈的目的是让别人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