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去干一件大事,你会因为各种繁琐的事情不断的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比如写一本小说,你会惊讶的发现你的拖延症已经恶化成癌症,你会发现你的文笔出奇的好,情怀也有一公里高,但是你又缺少讲故事的能力,无法用故事表达你的情怀,你的文艺之心不过是大多数年轻人矫情的感叹,缺少生活的历练,甚至天真幼稚。在写作中检验是否能忍受孤独……。
一定要尝试去干一件大事,不然你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有多伟大,实际行动是否能支撑想法。如果你有自知之明,成长就是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我曾经笨的要死,如果生殖器有那么笨的话,人都绝种了。现在我以为我聪明了,说不定二十年后我又会对现在的我说前面那句话。
很多人以为自己不了解社会,其根源还是不了解自己,比如梦想,很小的时候扳手腕赢过全班,以为自己能当拳击手,看见明星开演唱会想当歌手,看见梁朝伟刘德华耍帅想当演员,对电影深刻了解之后想当导演,浏览几十公斤闲书想当小说家,喜欢过几十个女人想当情圣,妄图收集几百个乳房照沾满卧房。这其中都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无非就是欲望、虚荣、野心作祟,隐隐蠢动的情绪使人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还一副千里马遇不上伯乐的失落姿态。可以爱上大街上每一个美女,你以为每一个都是真爱,但是你不能上她们,显然,你不知道你根本没有这个实力。爱上,就去上,上不好,就了解自己的缺陷在哪里了。
给自己开一天录音(视频虽然更好但难度太大)。用客观方式记录一天自己的声音。你会发现很多自己平时意识不到的东西。比如说话语气习惯,比如用词方式,比如自己做事的一些动作。很多被母体过滤掉的东西都会呈现出来。这些和自己身体的感知会有出入。这是客观视角,比第一视角更准确。当你记录了一周半个月的声音,然后同时写了日记(写日记之前不能听录音)。事后总结(对比录音和日记)你会很容易发现自己的特点,容易放大什么信息,看重什么事情,容易忽略什么,不经意间过滤某些信息等。深入对比,自己的特点一目了然。为了不误导大家,我还补充一下:这种方式确确实实能完善大家对自我的认识(其实一个充实的24小时就会有效果),但是离全方位了解自己还是有很大距离。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这个答案作为其它高票答案的一种补充来看待。毕竟,自我认识是个大工程。
我乐于结交的人大多具有这样一个特征:人格稳定。当生活境遇发生比较大的改变时,你会看到他们还是以一贯的姿态维持自己的生活,以一贯的标准与人交往。当然了表里如一在很多时候是一种奢望,但是在他们身上我至少可以看到一种令人舒适的自洽和一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在金钱和教养伪饰下的人性真相可以在时间的流逝和境遇的剧变中得以揭示,所以要真正认识自己,不妨比较一下巅峰时期和低谷时期的自己。问问自己,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中,我持身待人的标准是否有本质上的改变,我看待世界的眼光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两下比较,自己不为人知,也不为自己所知的一面就会显露无疑。当然,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去考验别人。倒不是因为害怕失望,而是这种刻意为之的考验本身太过扭曲,自然不可能结出什么好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