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窖贮藏将杏果用果箱或筐包装,放入冰窖内,窖底及四周开出冰槽,底层留0.3~0.6米的冰垫底,箱或筐依次堆码,间距6~10厘米;空隙填充碎冰,码6~7层后,上面盖0.6~1米的冰块,表面覆以稻草,严封窖门。贮藏期要定期抽查,发现变质果要及时处理。低温气调贮藏由于气调贮藏的杏果需要适当早采,采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取出晾干,这样既有消毒、降温作用,还可延迟后熟衰变。将晾干后的杏果迅速装筐,预冷12~24个小时,待果温降到20℃以下,再转入贮藏库内堆码。堆码时筐间留有间隙5厘米左右,码高7~8层,库温控制在0℃左右,相对湿度为85%~90%,配以5%二氧化碳,另加3%氧气的气体成分。
这样贮藏后的杏果出售前应逐步升温回暖,在18~24℃下进行后熟,有利于表现出良好的风味。但这种贮藏条件对低温敏感的品种不宜采用。预防杏果褐腐病及软腐病杏果的褐腐病特征是受害果实产生水浸状病斑,在24小时内变成黑褐色,并深达果核。该病在较高温度下3~4天便可使全果腐坏,并在贮藏中相互传染。杏果的软腐病是通过伤口侵入果实的,受害处形成小圆形淡褐色斑,以后长出白霉并扩展至全果,最后变成黑色和灰色,腐坏处软而湿,最终导致全果腐烂。对以上两种病的预防,首先是加强采前管理,提高果实品质及耐贮性,并避免机械伤;其次是采后用加有二氯硝基苯胺的温水溶液进行浸果处理。
选择适宜的采摘,使贮藏果实大部在8成熟。采用衬软物(如发泡网或纸等)的塑料筐装或有衬格的箱装(3公斤~10千克/箱),减少果实受挤压。产地及时预冷。可采用冷风冷却(强风冷却),或用0.5℃~1℃的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取出晾干,这样既有消毒、降温作用,还可延迟后熟衰变。将晾干后的杏果迅速装箱,预冷12~24个小时,待果温降到20℃以下,再转入贮藏库内堆码。水冷冷却快,且可以减少失重,而后贮藏于冷库中,在18~24℃下进行后熟,有利于表现出良好的风味。但操作比较难度较高。
最佳贮藏指标温度:-1~0℃;气体:O2%~3%,C022%~3%;湿度:90%~95%;冰点:-1.1℃;贮藏期:10~20天。技术工艺成熟果实无伤采收→剔除伤、病、烂果→树下分级→装入内衬0.03mm厚PVC袋的小箱中,每小箱装0.5~2.5kg→再装入大包装箱中(放4~12个小箱)→12小时内运输入库→小包装箱敞口摆开于-1~0℃下预冷15~20小时→加入50%仲丁胺液体防腐保鲜剂(用量0.1mg/kgf)→扎紧袋口→再集中装入大箱中码垛于-1~0℃或0~1℃下贮藏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