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城里人而言,农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所以思维局限性会更大,眼界更窄。他们会想着改变,可是却找不到办法,慢慢的便没有这一分心性,三四十岁的人,便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便想着把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谓的“奴性”,说白了也就是妥协,不管遇到什么样不平的待遇,都忍受着。
只是单纯的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希望下一代可以改变。可是城里人这样想法的人就很少。
他们见得多,眼界宽,心胸宽。整天面临的不是机遇,便是压力。或许压力更大一点,所以他们想着改变,有时候仅仅的只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在自己工作的城市生活下来,所以他们不会妥协,面对问题迎难而上,所以“奴性”自然会少一些。
可是有时候却不是逼不得已的,农村就是妥协,还可以种个地,不愁吃喝。可是在城市,都是一群“小姐身子丫头命”的人,他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抗,如果再向生活低头,那么吃饭都会是问题的。
那是因为农村出身的人勤劳肯干,凡事都是亲力亲为,农村本性的人也是很热心热于助人,而城市里的人舒服日子过惯了,除了吃饭上班就是出门逛街,所以说农村人比城市人更具有“奴性”。
这里的奴性不是说甘愿受人指使做奴隶,而是说这农村人做的奴活比较多,农村家庭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种菜,养鸡鸭牛羊一天到晚都要忙,没有多少休闲的时间,而农村人一直以来都是干习惯了活,突然间让他停下来他会很不习惯呢,所以说这农村里的人具有“奴性”。
而城市里的人除了上班的时候是忙的,省下的时候都是很空闲,城市里的人都是买菜吃的,只在家作作家务,很多苦力活都做不来,城里的孩子有些甚至连做饭都不会,所以城市里的人休闲活动很多,很多城里人晚饭后都去跳广场舞,去唱歌,散步打球这些,所以说城市里的人没有农村里的人有“奴性”。
因为农村人的小农意识和固守思想更严重,这和读的书太少,在生活中获得的自我思考能力太弱不关。习惯了田间地头的生活,就很难从这样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而且农村人的封建思想残余也是制约他们成为鲜活的创新人才的最大的阻力。
同样一个工作没做好,农村人首先会考虑领导不高兴了,自己会被领导给脸色看,仿佛他做的工作只是为了领导,这种短浅的为人不为事的目光就注定了农村人在事业上很难步入高层。即使他幸运的进去了也会因为自己天生的奴性,畏首畏尾不能大展宏图。我亲眼目睹了这样的真实的人和事,也见证了农村人在城市生活时的那种拘束和客在他乡的不安全感。
其实可能这和我们普通人普遍存在的面子问题也有关吧,地位和家境的差异就会让他们感觉城市人有种先天的优势,而自己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