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平菇栽培已遍布全国各地,但许多栽培户没有掌握平菇栽培的关键技术,在栽培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问题,如发菌期污染率高、成功率下降,发菌结束后不出菇、出菇不整齐一致,平菇产量低、质量差,出菇期菌袋失水严重等,下面就根据平菇栽培户在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彻底灭菌和无菌接种可以降低污染率
1.1常压灭菌要彻底:大多数食用菌栽培户是采用产气和灭菌池分离式灭菌灶灭菌栽培袋,而且采用顺袋摆放方法,这种方法容易使栽培袋在灭菌过程中堆叠到一起,灭菌后期热蒸汽不能穿透栽培袋,所以灭菌不彻底。正确方法是栽培袋要采用井字形堆放,以免灭菌过程在中间产生死角,而达不到灭菌效果。常压灭菌要求4-6h锅内温度达到100℃。超过6h达不到100℃,灭菌的栽培袋内培养料容易酸败。以袋内温度达到100℃开始计时,持续14-16h,中间不能停火,温度不能低于100℃,否则灭菌不彻底。
1.2接种达到无菌操作:接种前,将接种工具、平菇菌种和栽培袋放入接种室内,提前半小时用2-3%煤酚皂喷雾净化消毒,然后使用气雾消毒盒熏蒸半小时后接种。采用“两头接种法”,把棉塞拔出或将扎绳解开,用70-75%的酒精擦拭消毒,干燥后再开始接种。如果接种过程中出去或者有菌种污染的要重新擦拭消毒。
2发菌期间注意温度控制和通风可降低污染率
2.1摆垛方法袋栽平菇菌袋可直接摆放到地面,而且要顺袋堆叠,横放会压扁菌袋,造成透气污染或袋内出菇;顺袋排放可解决这一问题。夏季栽培可在每层菌袋间横放2根玉米秆通风降温。排袋时每垛间留40-1500px作业道。
2.2管理措施菌袋发菌期间应注意温度和通风,一般温度控制在20-58℃之间;并且注意通风,后期逐渐加大通风量,低温和通风能使平菇菌丝生长强壮,而杂菌生长缓慢。
2.3污染菌袋处理将污染较轻的菌袋用75%的酒精或500倍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注射污染部位,并将污染点覆盖住,然后放到低温、通风的地方发菌;链孢霉污染菌袋集中深埋750px,40d后取出继续发菌或进行出菇管理;污染严重的菌袋集中在一起深埋或烧毁。
8—9月栽培平菇,通常称为早秋栽培。此期间具有气温高、菌丝生长迅速、出菇快、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的优点。但是,早秋栽培平菇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如果技术掌握不到位,必将导致减产,甚至失败。选择菌种要“准”8—9月投料播种,自然气温高,出菇期有时会出现30℃以上的高温;进入10月份后气温会逐步降低,为了确保高温和低温期间均能正常出菇,选用的菌种一定是既能耐高温、又能兼顾低温出菇的优良品种。如三峡1号、三峡7号、广丰1号、纯白201、国平良种、庆丰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特性。若选用的品种温型不当,是不适宜作早秋栽培的,引种时一定要慎重。培养料发酵、灭菌要“严”平菇有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两种方式。用发酵料栽培时,培养料的发酵期不得少于4天,料堆内温度一定要达到65℃以上,中间翻堆2—3次,使原料腐熟均匀一致,达到灭菌的目的。用熟料栽培,灭菌一定要在100℃温度中保持8—12小时(视灭菌容器大小而定),或者采用“诱导式前发酵”技术处理后,再进行高温灭菌,效果更佳。若发酵灭菌不彻底,将很难成功。调控温度是发菌期“重中之重”平菇分床畦栽培和塑料袋栽培两种。床畦早期栽培的,一是料厚不得超过15厘米,厢宽不超过1.2米;二是铺料时厢中间呈纵向留出一条宽20厘米的通气沟,有利于通风换气,散热降温,调解料温;三是采用两层播种,加大播种量,使菌丝快速封面,向料内生长;四是播种后10天内,对料内温度要勤检查,如果料温超过32℃,要及时通风降温。否则,将导致高温烧菌,菌丝生活力下降,各种病菌或鬼伞类等竞争性杂菌将会大量产生,造成减产或失败。塑料袋栽培的,无论是熟料袋栽还是发酵料袋栽,播种后菌袋最好是单层摆放,袋与袋之间要留有2厘米的空隙,并注意通风换气,使袋内料温始终处于32℃。尤其是发酵料,更不可大意。
平菇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食用菌。平菇的生活史与许多高等担子菌相似,由子实体成熟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从成熟的子实体菌褶里弹射出来,遇到适宜的环境长出芽管,初期多核,很快形成隔膜,每个细胞一个核。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袋栽平菇简易快速发菌法:
袋栽平菇接种后一般需25-3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发菌时间越长感染杂菌的机会就越多,生产周期也较长。下面介绍一种简易快速发菌法,可以显著缩短发菌时间,减少杂菌污染,加快出菇,缩短生产周期。
培养料(熟料)装袋后,采用两头接种。在料袋的两头先后用尖棒(直径2-3厘米、长约30厘米)从袋头的中心分别打洞,深度为料袋的一半以上,然后向棒孔中插入适量菌种,在袋头的料面也放少量菌种,套好颈圈并把袋口拉紧,用一层纸和橡皮筋封口,再将另一头以同样的方法接好种,即可发菌。平菇发菌要根据气温情况排袋,气温高时,将袋呈井字形排成垛,每层4袋,双层时反向排放,每垛5-6层,垛与垛之间留一定空隙,以便散热;中温时,将袋呈井字形排成垛,每垛6-7层,两垛之间也适当留点空隙;低温时,将料袋排列成垛墙,高10层左右,垛墙之间也要留空隙。总的原则是:要控制好平菇发菌时温度在25-30℃,料温太低会延长发菌时间,料温过高则会烧坏菌丝。接种后随着菌丝的生长,料袋自身会发热,因此1周左右要倒垛,检查发菌情况和清除污染的菌袋。按此法接种,10-15天菌丝就会长满袋,比传统方法缩短一半的发菌时间,而且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