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碾冰
(01)
一条鱼,独占一鱼缸。
也独自在鱼缸里寂寞。
(02)
有一天,鸟儿不忍鱼被禁锢。
把他带到了天上。
给他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鱼儿很欢喜,鸟儿说不用谢。
鱼儿咽气前一秒,从天空往下看,满目荒凉。
(03)
故事里的鱼,有没有很像你和我。
无数的寂寞和寻找。
(04)
阿良是一名公司职员,市场部活动执行,平常忙的要死。
一大把青春都奉献给了公司。
三好青年一枚,命里缺女友。
这天,又一场大型活动结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老妈的夺命连环逼亲call不断的响起,阿良接通后只得应声敷衍。
费一大把劲挂了电话,阿良看着独自一人的家,心里孤独涌起。
平常工作忙,交际太少,没得法。
拿起手机,浏览一下通讯录,看看能和谁发展一下。
划拉了一圈,好像没谁。
打开漂流瓶捡捡瓶子,没劲。
只得搜搜附近的人,结识新人。
躺在床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天南海北侃,寻找有缘人。
——这种寂寞,背负了社会、家庭给的无奈和压力。
微信成为自己的一种社交手段。
期盼聊天聊出情愫,结束单身。
有成功的,大多数是失败的。
(05)
阿梅,三优学生出身。
在公司当了两年的编辑,工作程序化,毫无压力。
晚上回到家,刷剧,看微博,怏怏不乐。
日子过的越来越乏味。
打开微信的朋友圈,一路刷下去,看着别人的生活:
鲜花、掌声、读书、旅游、瑜伽…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而自己,都待在家里。
想到自己曾几何时也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阿梅内心搅动不宁,走到书桌前,开始了安排自己的计划。
——这种寂寞,困住自己的是自己。
微信成为照清楚自己的“照妖镜”。
好像看着别人的精彩,自己也能精彩,可,往往,开启的是自己不断轮回和重复的人生。永远的三分钟热度。
有一种成长的动力来自外界,因为歆羡别人的生活而模仿,最后动力和热情会像慢慢瘪掉的气球,留存在不为人知的角落。
(06)
——还有一种人:寂寞时,微信成为最好的挡箭牌。
人群攒动,大家兴高采烈,无法或压根不想融入的你,用微信证明自己的忙碌,掩盖自己的寂寞。
——还有一种人:寂寞时,微信帮助自己迅速的团场局。
打开很多聊天对话框,巴拉巴拉闲扯,聊去很多时光,发现很多和自己一样空洞的魂灵。
——还有一种人:寂寞时,微信变身手边书。
利用微信的订阅号碎片化阅读,或搞笑或鸡汤或娱乐或狗血,博自己一乐,事后依旧的寡淡无味。
(07)
我们活在了一个越来越小的世界。
彼此拥挤,却依旧寒冷。
有的人即使抱着一个大暖炉,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瑟瑟发抖。
自己灵魂的匮乏,微信更加不可能拯救。
一切的一切,所要寻找的答案:
多少人,重心在外。
只有多少人,重心在内。
第一因为微信是现在主要的通讯工具之一,好多事情大家都用它就解决了,无论是工作或者生活。想平时上班的时候,只要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需要帮忙,我都会选择给同事发个微信说一下,潜移默化的它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第二是太过于依赖这个软件。像现在很多人一见面先加个微信,好多联系人都在里面,朋友圈总是展示大家的生活,各种群分外活跃,大家在群里转发信息,强行灌“鸡汤”,随意发段子应有尽有,就会习惯从微信里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和别人的生活。总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会吸引自己,所以就格外依赖它。
第三是因为里面有一个重要的人。这个人经常不会跟我说话,也没有一直聊天,可我总是心存希望和幻想,觉得打开之后或许就有他的信息呢?时间久了就形成一种习惯,会产生依赖。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手机控,不仅仅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平时闲着没有事,或者是很忙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地掏出手机来打开微信看有没有人给自己发信息。
我们都生活在现在信息化时代,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会用手机来发信息,用手机与外界的一切来进行沟通。感觉现在没有手机就自己与世隔绝了,所以在一个人空虚寂寞的时候,很多人就会用手机来陪伴自己。而现在,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微信这一功能,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现在不仅仅是年轻人,老一辈的人都在使用微信。
微信作为现在社交软件的龙头,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使用着微信。在无聊寂寞的时候翻一翻微信,看看有没有人给自己发信息或者在自己想要找别人说话的时候,打开微信,查看通讯录,选择自己的好友来进行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