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丢掉很多对物质、人际关系、过去的依赖,能够轻松地走出舒适区,换了工作,换了国家,开始在很多意义上真正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 所谓极简,方法和想法最重要,每个人身处的国家环境不同,自己极简的方法也该相应改变。做母亲成家的极简方式会和单身不同,有春夏秋冬国家的衣物选择又和热带国家不同,并不是用极简品牌穿黑白灰东西贵就达到了极简的目的(那大概是消费主义的另外一个陷阱)。我自己很容易被外物消耗,人际关系复杂,对物品的欲望,都可能无谓地消磨掉我非常多的耐心和精神。极简后我在生活和经济上有更多自由度,也有更多精力来审视自己。不办会员卡,平时消费记账,不要小票。购物时尽量不要品牌的袋子,卡片和包装。尽可能依赖电子版本而不是印刷物。只在有需要的时候购物,不是打折季。尽可能少地在网络上留下评论,特别是微博微信Facebook这种social network。珍惜物品,衣物鞋包勤保养,餐具和家具常清洗消毒。 旅行不是逃避生活本身的方法。女生买衣服/化妆品/护肤品/首饰是为了修饰自己,如果皮肤差身材不好,哪怕全身上下都是好牌子好质料也并看不出品味好,但如果个人状态好,就算穿的只是衬衫短裙也显得有气质。所以在个人状态不好的时候,要多注意照料自己的身体,而不是买昂贵的化妆品和衣服试图掩盖缺点。
消费主义的一个圈套就是,通过各种宣传让你觉得“通过购买这件东西就能拥有品牌宣称的生活方式”。但事实是,你用着英国皇室御用的钱包品牌,里面还是没有几块钱;你拖着一万块的旅行箱,还是住三百一晚的商务酒店。当然,这只是些极端的例子。主要提醒自己注意的是,虽然说极简鼓励你买尽可能好的东西,但品牌定位要和自己的地位和消费能力相关。 必要的时候,极简生活能把平日的生活花销减小到最低的程度。我目前有一小笔存款,还在不停增加中。平日吃穿用度都非常简单。就算是不上班只做零碎工作或是在家里工作,也能维持一年左右的生活。这样下来我转职能够考虑的职位,地点,都相应地能够有所增加。 磨脚的鞋,不合身的衣服,生锈的首饰,让自己觉得困扰的人,让自己变得痛苦的关系,果断丢掉就好了,很快就会痊愈。眷恋是整个人生中最消磨却最没有意义的事情。






